跳到主要內容區
:::

原民青年不只是返鄉 Hafay Nikar談在鄉生活

日期 : 2022-05-25 單位 : 秘書處
【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訊】
本校為期兩天的花東參訪行程,4月26日下午由校長郭明政帶領副校長王文杰、教育學院院長郭昭佑、民族系系主任官大偉、南島學程教授戴志偉、地政系教授戴秀雄、土地政策與環境規劃碩士原住民專班專案助理教授陳怡萱及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團隊,前往由民族系校友江長銓(Hafay Nikar)開設的工藝材料店「Mudaukdauk」,店名的意思是布農族語「慢慢的」。

Hafay來自臺東關山Parupu新福部落,卻從出生到生長都在都市裡生活,在2010年返回部落參加豐年祭時,看到參與祭典的年輕人只有自己,才意識到部落面臨人口外流和文化傳承的危機,同時開啟自己的返鄉路途。在2015年,他和一群來自海端及延平鄉的布農族青年成立布農青年永續發展協會,進行跨部落和跨社群的對話。他們藉由祭典服飾和儀式,找回部落的年齡階級制度,建立內部的組織架構,凝聚部落內各年齡階級的向心力,喚醒更多青年對於部落的公共意識。

談到青年返鄉,Hafay認為不只需要關心到返鄉後的工作機會不足,更需要的是青年在鄉生活時的需求。在工作方面,他透過接學術研究調查案件、出席演講、寫文章及計畫的收入,來滿足生計的需求,但在生活上,鄉下無法滿足現代年輕人多元工作環境、創新事物的刺激和同儕互動需求,使得青年返鄉意願普遍低落。在返鄉的過程中,他持續思考自己是否能克服這些在鄉生活的需求,最後歸納出自己只有傳統工藝材料和開會空間的需求,因此誕生了Mudaukdauk工藝材料店及俊男號燒烤店,滿足自己在鄉生活的基本需求,從此定居在臺東關山。

歷經半年修復,2022年4月Mudaukdauk終於開幕,店裡提供充足的原住民族工藝材料,除了傳統的材料外,他也試著改變使用的材料,來降低工藝的學習門檻,讓更多人認識到原住民的傳統工藝。未來他們期許能開設工藝小教室,教導更多人原住民的工藝技術,並持續努力嘗試複製布農族和阿美族傳統服飾的色號。另外,店內寬敞的空間,未來也將舉辦各式活動,提供在地人交流場地。

在材料店的後面,還藏有一個小小燒烤店「俊男号」,是Hafay為提供地區內晚間聚會聊天或是招待朋友所開設的場所。小小的店不僅滿足他在鄉生活的需求,也作為未來青年創業的想像,他也期望未來能有更穩定的收入和聘用在地的員工,來達到當初創業的期待。

Hafay認為他們不是要做創新的事情,重視的是在鄉生活的基本需求,也希望藉由他們的故事,讓更多青年對於在鄉生活的模樣有更多的想像空間。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