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探討民族學實踐場域 陳俊男分享史前文化博物館經驗

日期 : 2022-04-15 單位 : 民族系

民族系訊

2022年民族學系系友回娘家系列講座暨「民族博士班成20週年系列活動」,第三場講座邀請到本系博士班畢業校友Mayaw Kilang陳俊男。現職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副研究員的他,此次為同學們分享多年的博物館實踐,以及民族學素養與博物館經營的關聯性。

 

探討「異」世界

講者從分享自身在本系的學習之旅開始,透過「民族學」發展出對人群研究的深度,「民族誌」增加看事物視野的廣度,以及從「民族史」建立起對時間與動態變化的敏感度。這些在本系的訓練與三維思考模式,讓講者在文化中的「我群」與「他群」之中,分辨與找尋「異」的現象,並建立起對「異」的敏感度。

 

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之建館歷程分享

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的三個分館(南科考古館、康樂本館、卑南遺址公園)中,講者所屬的南科考古館目前存放32處遺址出土遺物(5處市定遺址),挖掘面積約14萬平方公尺,同時也是「保存文物」中最多的分館。此外講者也詳細向同學們介紹建築興建的過程與設計構想,並提到設計理念是源自於考古發掘與探坑──從剖析、交織、穿梭到滲透,作為建築設計的主題。

 

講者提到該館四個展廳的設計與意象,都有不同意義和功能。第一廳是以「太空艙」為意象,讓參觀者化身成未來人,了解南科館的考古發現。第二廳以「古環境復原」為主設計,希望民眾融入史前人的生活,並觀察史前工具的應用。第三廳主要以「發掘現場與研究實驗室」的情境,傳遞考古發掘的方法與現場遺物遺跡的處理,讓民眾對於考古這項工作有更多了解。第四廳則作為「兒童狂想廳」,希望藉由動手操作,達到寓教於樂的功能。

 

講者分享自己在博物館的工作經驗與心得。除了該館籌建過程、考古發掘、遺址巡查與辦理特展等等,因館內的人力配置,自己也常需要支援導覽與公共服務。講者特別提到在研究史前文化的過程中,發現「史前人並非比我們愚鈍,只是他們所獲得的原料及技能,並未像現在如此精細。」最後講者也向同學們鼓勵,結合學科是未來的趨勢,期勉同學們能活到老、學到老,永遠保持熱情與新鮮感!

 

傳承博物館中的民族學

本次講座不只精彩絕倫,更點燃許多同學對於博物館實習的夢想。一位民族學系大一學生表示:「我很喜歡這場演講!尤其是見到學長本人,之前讀過學長寫的論文,因為是報告主題,所以當我見到本人時總覺得很神奇!希望我能參加暑假的實習機會,我非常想到博物館去學習!」在回應中已看見民族學的種子逐漸在同學心中發芽,亦期待學生們在系友回娘家的系列講座中,逐步找到心之所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