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原住民族教育講座 比令亞布分享博屋瑪學校理念

日期 : 2022-04-07 單位 : 秘書處
【校訊記者李昀璇報導】
本校民族系本學期「原住民族教育」系列講座於4月1日舉辦第二場,以「找回泰雅魂的教育──博屋瑪學校的教與學」為題,邀請博屋瑪國小校長比令亞布蒞臨現場,講述原住民族教育理念,以及建立全臺、更是全亞洲第一所原住民族實驗小學的過程。比令亞布畢業於本校民族研究所,不僅於108學年度獲得傑出校友,更在同年度獲頒師鐸獎,此講座也吸引眾多民族系與教育系同學一同參與。

泰雅族出身的比令亞布,在就讀國小和國中時,便對主流教育感到困惑。「老師,為什麼沒有泰雅族語課本?」是他當時收到新課本提出的疑問,一個初步的想法,卻也奠定他走上原民教育的基石。師專畢業後擔任教師期間,發現更多偏鄉原住民的教育問題,然而翻開學者研究文獻,其中提到原住民競爭力不足的原因,包含學習、部落、老師和家庭問題等,卻都並未以原住民的角度出發探討。

2013年起比令亞布擔任達觀國小(博屋瑪小學前身)校長,帶著「能為泰雅的孩子做些什麼事?能為泰雅族學校留下些什麼?」的理念,逐步研擬原住民族教育課程內容,說服老師、家長和社區,遊說民意代表及政府單位,他在三年後成功讓學校更名,並建立全臺第一所原住民族實驗小學。

博屋瑪國小將民族教育和一般教育結合,該校學生一週共會進行10至12堂文化課程,涵蓋織布、狩獵、種小米、野炊等。比令亞布在講座中即放映魚叉課程實錄影片,學生進行戶外實地經驗,不僅能加深和自身民族的文化連結,老師也會透過引導式教育,讓學生同時接觸自然教育與環境議。透過這些課程他期望讓學生了解自身民族文化和語言,並內涵民族素養,更重要的是對自身民族感到自信。

談到現今升學體制,比令亞布認為即便有專設原住民升學管道,但越成功的原住民反而離部落越遠,彷彿與自身文化斷了結,因此抱著「今日不做,明日就看不到泰雅族。」決心,他致力於推動原民教育,從2016年開辦第一所原民實驗小學,他也持續至各地交流,並開辦部落教育論壇,至今全臺原民實驗學校數量已近40所。

比令亞布表示未來將持續建置泰雅族知識系統,並逐步影響臺灣教育政策,能將「實驗」二字拿掉,讓博屋瑪成為真正的「民族小學」。他期望立法院能通過原住民學校法,實踐雙軌教育體制,順利解決國高中銜接問題。走在原民教育推廣的路上,即使艱辛,但比令亞布相信:「困難的事,才能看到影響力。」期盼未來能讓原民教育更加百花齊放。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