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副校長趙怡「溝通的藝術與技巧」 親授口語傳播「說」的奧秘

日期 : 2020-08-07 單位 : 秘書處
【校訊記者劉文琳報導】
全世界最長舌的動物是?副校長趙怡開場白以這個引全場大笑的話題切入,台下各系學院師長們大多答錯,標準答案是【男人】!身為華人語言傳播博士第一人,趙怡以這有趣的思維,顛覆大家對口語傳播的既定印象。同時他自我調侃:「盲目的選擇,就變得如此孤獨。」笑稱自己二三十年前,選擇了踏入至今在東方尚未成熟發展的口語傳播領域,他舉出許多經過驗證的實例,鼓勵正向溝通,傳達我們時時刻刻都在《說服》與《被說服》的口語傳播當中;電算中心主任胡毓忠於講座後回饋說:「(語言學)絕對是可以讓學生受惠的課程。」校長郭明政更表示:「醍醐灌頂,讓我們受益良多。」

副校長趙怡自上任以來,不僅無償在母校服務,更以過去資深媒體人的經驗與人脈替學校爭取產學合作的機會。在本次新舊主管交接講座時間開始前,郭明政給予趙怡最高評價與肯定,「自己最驕傲的政績之一,就是把趙怡副校長找回來。」「對我們這個大學長滿滿的尊敬與感謝,謝謝您了!」最後郭明政也不忘勉勵在座接任行政職的師長:「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沉默是先天還是後天的?」趙怡當場出考題考大家,接著引用耳熟能詳的孔子名言:「巧言令色,鮮矣仁!」公佈答案!說明華人文化在語言傳播的發展遲遲未臻成熟。相反的,在西方社會中,常發表意見的人比較容易成為領袖人才。趙怡回想自己在美國唸書時,與美國當地朋友分享自己過去會寫一些文情並茂的情書,只為了約喜歡的女孩子看電影,同學聽完則大笑說,在走廊攔下女孩子直接問就行了!這「人人皆會」的口語本能,在東西方溝通文化上有著天南地北的差異。

華人文化自古以來對於「能言善道」者既存負面印象,趙怡闡述溝通有三大重要功能,第一是促進人與人的了解、第二是擴大個人的社會影響,趙怡表示:「人與人之間一直不停的在互相影響,在我學說服學之前,我發現我大多是被別人說服。能說服別人比較多的人,才能在社會中發光發熱。」進一步舉實例枕邊細語 (以人工設計促成自然的人際關係良性循環)印證,口語傳播對改變人際行為有具體幫助。第三則是,舒緩精神上的鬱悶,現代社會人的壓力繁重,舉凡是唱歌、發出聲音論述、演講、溝通等,都能讓心理的焦慮感降低。

最後,趙怡也分享同學實戰經驗,教授每次上課都點名選擇坐在最後面也不太聽課的同學回答問題,不管同學說了甚麼,都給予肯定的回饋,久而久之,學生會自我鼓勵並開始認真唸書,甚至在上課時開始坐到前排,並主動發言回答問題,以此案例建議各單位同仁以鼓勵代替責罵,不僅能提升學生自我鼓勵的士氣,更能推動良性的溝通循環。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