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108學年度傑出校友】比令.亞布堅定信念 改變原住民教育的未來

日期 : 2020-04-27 單位 :

【秘書處陳巍杉報導】

本校108學年度傑出校友比令.亞布為全臺第一所原住民族實驗國民小學、臺中市和平區博屋瑪國民小學催生者及現任校長,除曾獲教育部校長領導卓越、教學卓越等獎項,亦受邀至日本、法國、韓國,分享教育理念及推廣原住民文化,成果豐碩讓他榮獲教育部108年「師鐸獎」肯定。

 

比令.亞布從小在泰雅部落成長,師專時期開始整理傳統文化,參與文建會(文化部前身)所辦的紀錄片訓練課程,漸有「把拍攝紀錄片當成改造社會運動」的想法及行動。當時泰雅族僅有少數部落辦理祖靈祭,他將其拍攝、整理成紀錄片後,獨力開車到全臺各部落放映,並進行映後討論,共約300場。他的努力讓不少參與人士重新思考祭典意義,也有助於後來許多部落陸續復辦祭典。

 

在政大民族所 豐富文化養分

 

師範體系畢業後比令.亞布到臺中的小學任教,思考在職進修時,深覺大學課程很少接觸文化層面,因此他捨教育科系而轉考本校民族學研究所。在本校攻讀碩士時,豐富的民族、文化知識養分,輔以學科專業的研究方式,讓他學會如何有系統的整理泰雅族文化脈絡。

 

比令.亞布觀察所上教授的自我要求非常嚴格,耗費多時僅為準備一門課程,但對學生卻很彈性、包容。因為他的專長在影像領域,因此大膽向教授提問:「我可不可以用紀錄片當碩士論文?」因為當時少有前例,教授們討論良久後,開放讓他以影像加上文本的方式完成學業。教授看他兼顧教職與學生身分兩邊跑,也讓他以彈性教學方式修習學業。但有些課程還是需開車北上,「我在高速公路開很快,常常吃罰單,加起來應該有七、八萬元。」他笑著回憶。

 

請益部落耆老 突破教學困境

 

碩士班畢業,繼續任教一段時間後,比令.亞布2013年起擔任達觀國小(博屋瑪國民小學前身)校長,試圖改變教學模式突破困境,他向部落耆老請益泰雅族的教育觀,依此訂定教育核心理念,就是希望讓學生擁有泰雅族的靈魂,成為真正的人。接下來,邀請耆老、教育專家幫校內教師增強知能,再進行課程編寫,以一周超過十節泰雅族文化課程為目標。

 

後來2014年實驗教育三法通過,2016年達觀國小更名為博屋瑪國民小學,也是全臺第一所民族實驗小學。不過,當時有不少反對聲浪,其中包括許多原住民籍教育工作者,他們說:「這樣可以培養下一個醫生、律師嗎?」、「現在是人工智慧時代,為何還要走向傳統?」家長也害怕自家子弟變成白老鼠,讓教學團隊必須額外花費許多時間溝通。

 

比令.亞布常舉許多人心中的教育先進國家芬蘭為例,該國2016年才公布將朝向主題式教學,但這種注重主題、情境式的教學方式,更早就在他的團隊內實施。學校在上「醃肉」主題課程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多元思考,「肉為什麼加鹽就不容易壞掉?肉和鹽的比例是多少?」、「肉應該在哪個季節醃製?」、「哪些客人來時,應該把醃肉拿出款待?」。這種在同一主題內,綜合學生對數學、自然、社會跨領域學習的例子,在校內不勝枚舉。

 

讓學生愛上學 改變原教未來

 

在比令.亞布和團隊努力下,已有部分成果展現。部落學生不僅文化知識豐富,身分認同強烈,基本學力亦隨著提升,數學、語文成績高於全國平均值,「多了民族文化課程,學生反而變得更強。」他說。由於其他家長也看到該校學生的多元特質,甚至吸引苗栗、彰化的學生到博屋瑪就讀,而該校目前也是和平區、泰安鄉一帶學生數最多的國小。不過「學生變得非常喜歡上學」才是身為校長的他,最欣慰的事情。

 

「改變臺灣原住民教育的未來」是比令.亞布的堅定信念,如今已有超過30所原住民實驗小學,彼此形成策略聯盟。他希望透過串聯,讓政府未來開始思考及制定民族教育相關法令,讓原住民教育走向下個革命性轉變。同時他也呼籲重建原住民各族知識系統,期待藉由觀念理論化及抽象化,增加說服力,創造更深遠的影響。「紐西蘭在這部分花費30年,才有初步成果。」他認為國內相關專家學者及自己,還有很多努力空間。

 

訪問最後,比令.亞布透露得知獲選本學年度傑出校友時,嚇了一大跳,自謙還有更多優秀的前輩,但也非常感謝學校、院系的支持。他勉勵正在求學的政大人,「發揮所長,愛你所愛,努力所學,一定會有開花結果的一天。」

 

 比令亞布小檔案

延伸閱讀:

教育部「師鐸獎」專區

臺中市博屋瑪國民小學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