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強化跨國合作 國關中心參與當代中國研究國際聯盟會議

日期 : 2022-12-19 單位 : 國關中心
【國關中心訊】
「當代中國研究國際聯盟」(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於美國夏威夷時間12月8日至9日在檀香山舉行主任會議。此次會議由澳洲國立大學澳洲中華全球研究中心(Australian Centre on China in the World)輪值主辦,國關中心主任寇健文、澳洲中華全球研究中心主任希爾曼(Ben Hillman)、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前主任齊慕實(Timothy Cheek)與蕭逸夫(Yves Tiberghien)、雪梨大學中國研究中心(China Studies Centre)副主任郭英杰、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當代中華研究中心(Center for Contemporary Chinese Studies)主任小島華津子和東亞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副主任鄭浩瀾、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教授白素珊(Susan H. Whiting)、中國研究學程(China Studies program)主任董玥(Madeleine Yue Dong)、夏威夷大學中華研究中心(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主任俞明寶(Ming-Bao Yue)與數位行政同仁參加會議。雖然加州柏克萊大學、韓國延世大學和日本早稻田大學三校的學者代表因故無法參加,但華盛頓大學和夏威夷大學首度有中國研究相關的研究中心或學程主管與會。

本次聯盟主管會議共分成四個主題場次,分別從中心經營策略與挑戰、中國崛起對當地國的影響、當前中國研究和教學的挑戰與機會,以及聯盟未來運作與發展等面向交換意見,尋求合作機會。第一場次為各校介紹未來發展與發展困境。與會學者表示,中國研究在各國內的跨校合作並不理想,因此「當代中國研究國際聯盟」的構想尤其值得珍惜。部分學者也指出,中國研究面臨研究資源不足與學校對研究中心重視程度不足的問題。

此外各國政府對中國研究的態度並不相同,有些國家的中國研究是以學術研究為主,極少獲得政府挹注,也較少與政策諮詢掛勾,形成學術與政策的雙軌制;有些國家的中國研究是基於政策需要才存在,故必須有政策價值,才能獲得外部資源;部分國家則是學術與政策兼顧。

第二場次著眼區域政治與地緣戰略,討論議題包含澳洲政黨輪替後的對中政策、日本新政權缺乏外交主導性。寇健文則介紹臺灣在美中長期對抗的格局下,面臨的機會與挑戰。

第三場次討論在新時代下中國研究在研究與教學上的挑戰與前景。其他國家學者提到民眾與媒體對中國刻板印象的改變構成教研壓力,也提到中國留學生的意識形態立場對教學的影響。寇健文則指出由於兩岸關係陷於緊張,中共官方又限制陸生來臺就學,未來幾年內臺灣恐將沒有陸生。此外各國之中國研究應該開始構思新的資料來源與方法,因應新時代下的到來。

第四場次探討聯盟未來發展與合作模式。與會學者就會議正式語言是否納入中文,以增加日韓兩國之中國研究學者參與、如何在學術與政策之間尋求平衡、是否增加聯盟成員間的學生交流、是否拓展拉丁美洲、東南亞與紐西蘭等地區夥伴等多個議題進行討論。與會學者交換未來合作意向與主題後,決議2023年的主任會議將由雪梨大學在雪梨舉行,2024年將由慶應大學在沖繩舉辦,為會議圓滿劃下句點。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