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Brown Bag Talk講座 以網路輿情分析社會現象與公共政策審議

日期 : 2022-04-01 單位 : 社科院
【社科院訊】
社科院本學期第一場的Brown Bag Talk系列講座,3月31日由公行系系主任蕭乃沂揭開序幕,發表關於「關注議題、情緒與好感度之外──整合網路輿情分析於社會現象與公共政策審議的初探」;本院院長楊婉瑩笑稱如此大的題目得看著簡報檔,才唸的出來,蕭乃沂也笑著表示,因為Brown Bag Talk是屬於較為輕鬆、以分享交流為目的的性質,才讓他敢大膽的選擇這項主題,在午餐時光與大家一起「取暖」學習。

Brown Bag Talk源自本院與台灣研究中心共同執行的國發會研究計畫,此計畫透過循證分析進行社會議題研究,除了邀請校外講者,院內的老師們也會接著在4月份相繼登場,讓系所間研究與知識的交流互動,繼續發展出新的火花,也讓艱澀的學術研究討論在綜合院館南棟12樓裡,以另一種輕快的方式活絡的發酵。

針對上述本次主題,蕭乃沂於2015年開始已有研究發表,直至今日也仍然在同一塊領域持續努力。他表示從網路輿論大數據分析的角度來看,其外衣是量化研究,而內在的本質卻是質性研究。因為在網路輿論的文本分析需要包括情緒、好感度、立場、論述等不同的參考值,然而在資料蒐集的時候,蒐集到的「好感度高」一定代表其支持度高嗎?其研究發現對網路輿論對議題的正面情緒不一定代表支持立場,透過數據分析,難以斷然言之,因為議題面向往往非常複雜,解答仍須領域專家們的參與協助。

蕭乃沂也分享了其它進行中的研究,針對大數據時代、人工與機器學習,在進行政策訊息分析與處理上的優劣與差異進行詳細的比較,也點出在複雜訊息使用機器學習分析的限制。他在總結時表示十分期盼目前系統更被優化,並讓對此議題感興趣的研究與實務者能克服技術門檻。他笑說今(2022)年總統盃黑客松的「許願卡」自己已經填好,希望系統優化的願望能夠成真!

全場多位來自不同研究領域的老師參與,國發所助理教授黃兆年提出關於假訊息過濾的問題,公行系教授施能傑也對於此網路輿論分析在政府政策的應用深感興趣,討論意猶未盡。楊婉瑩在尾聲時甚至提出應該幫這個主題分上、下兩集,也稱討論中提到人工與機器學習的政策分析的方法論問題,會聯想到BBC探討「機器現在是否能取代人工?」的辯論──簡單結論是,應該還有一段距離!本次講座十分的精彩,散場後仍有老師們留下繼續討論,而本學期第一場的Brown Bag Talk就在熱烈交流下圓滿落幕。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