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所博士生討論會 分享研究成果及英文寫作技巧

日期 : 2021-05-03 單位 : 國發所
【國家發展研究所訊】
社科院國家發展研究所於4月舉辦兩場博士生討論會,第一場於9日邀請博士班學生林凱源分享論文研究心得與成果,第二場於23日邀請英文寫作專家Adam Hatch分享學術英文寫作技巧。

林凱源是本所碩士班畢業的學生,繼續研讀本所博士班。他在博士論文研究上,也延續相關研究主題,並擴展研究的範圍跟視野,聚焦於中國大陸的能源轉型與社會發展的探討,論文主題為「低碳轉型、區域再平衡與中國治理體性的重構」。林凱源首先分享博士論文研究歷程跟迄今的研究成果。起初構思博論題目時,因為受到碩論口試委員建議的啟發,他展現較大的理論企圖心,在先前的博士論文計畫中納入多個理論概念,希望針對中國大陸的能源轉型、發展與治理進行更全面的研究。但在後續研究過程中,他發現必須更務實地思考研究計畫的範圍,才能有更多的研究進度,因此最後決定以中國大陸中央對地方所設的以低碳轉型與區域產業發展為主的治理績效指標著手,探討低碳能源轉型與區域再平衡相關問題,旨在重構中國的治理體系。

除了博士論文研究之外,林凱源也分享投稿英文期刊的經驗。身為非以英文為母語者,撰寫英文論文的難度自然會比以中文進行撰寫論文還困難,他迄今投稿英文期刊多次,被退稿好幾次,目前還在修改論文中。他強調從寫論文、投稿,到退稿後修改、再投其他期刊,是一個高度考驗意志力的漫長過程。林凱源認為在過程當中,跟指導老師進行討論有很大的幫助,且每次的投稿、修改、再投,都是精進學習的過程。

Adam Hatch為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本校社科院亞太研究英語碩士學位學程(International Master’s Program in Asia-Pacific Studies, IMAS)畢業的學生,之後留在臺灣創業,與朋友創辦英文寫作諮詢公司。Adam Hatch的演講以「Academic Writing: How to do it well ?」為題,以實際範例比較說明英文學術論文之優劣。他從技巧(mechanics)、結構(structure)、清晰(clarity)、論證(reasoning)、參與(engagement)等面向,詳細說明如何撰寫一篇好的英文學術論文。

Adam Hatch的演講以在加州柏克萊大學講授修辭學的美國著名後結構主義學者 Judith Butler的一段文字為例,說明學術論文內容不可避免會使用學術用語,但是他強調適度為宜,一來是因為內容滿是學術專業用語的文章,不可能廣受閱讀,且不管是否為學術文章,其目的都在傳達知識或資訊,讀者過少都會使這個目的受限;二來是因為有不少作者大量使用學術專業用語,可能主要純粹是為了彰顯文章的所為「學術性」。Adam Hatch說這些都是不必要的。他最後舉英國研究黑洞著名天文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所寫的”A Brief History of Time”(中譯書名為《時間簡史》)為例指出,霍金此書相關知識含量非常豐富,但寫作上非常平易近人,在他看來是一個極具參考價值的英文學術論文寫作範例。

兩場演講結束後的問答都相當踴躍。與會者對林凱源的博士論文研究與既有相關理論之間的對話,以及其研究中曾嘗試使用非社會科學研究領域創新分析概念的作法特別感到興趣。除了英文學術論文寫作相關問題之外,與會博士生也就如何訓練英語口說能力請教Adam Hatch。

國發所所長魏玫娟指出,本所的博士訓練於幾年前進行改革,目前採取類似許多歐陸國家大學博士訓練方式的師徒制,且將畢業學分降至最低的18學分,目的在希望博士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更完整的獨立研究與論文寫作訓練。她說,本所博士班同學一入學就先找論文指導老師,之後在一邊修課情況下,就同時開始進行論文研究,在修課上面,除了一門以英語授課的必修課 Development and Policy之外,其他就是以論文研究為核心,跟指導老師討論選修課。魏玫娟表示舉辦博士生討論會,就是在前述改革後新制下,希望提升本所博士生各方面能力,同時也提供同學們之間互相學習與支持平台的作法,除了推動學生論文的進度之外,也希望畢業的博士生具備更強的競爭力,在學術研究工作中與同儕競爭、合作時,展現自我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