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研究英語碩士學位學程講座 柯嵐安談視覺化社群建構

日期 : 2021-04-23 單位 : 國際研究英語碩士學位學程
【國際研究英語碩士學位學程訊】
國際研究英語碩士學位學程(International Master’s Program in International Studies, IMPIS)與臺灣民主基金會(Taiwan Foundation for Democracy)於4月21日早上邀請倫敦政經學院(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教授柯嵐安(William A. Callahan)前來中共國際關係課程進行演講。主題為「Visualizing Community: Nationalism, Democracy, and Civic Education in Taiwan and the PRC」,吸引許多校內外師生共同參與。由本學位學程主任鄧中堅擔任主持人,另外邀請東亞研究所教授黃瓊萩擔任與談人。

講座於鄧主任介紹講者之後開始。柯教授主要分享了國小教育,特別是教科書中的圖像如何反映臺灣在每一個時期對於合格與優秀國民(citizenship)的期待,同時透過圖像展示臺灣看待自身,以及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的視角。柯教授以臺灣的教科書為例,指出在1960年代到1990年代早期,教科書的內容很明顯地從歌頌「三民主義」與圍堵共產主義的圖片,到開始注重教導小學生如何與原住民和世界各地的人連結及相處,這個教育主軸的變換也反映了臺灣對於自身定位的認知轉變。

另外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在臺灣過去生活與倫理課程到現在的公民課程,常常可以看到教科書中的圖像把臺灣人的形象描繪為只有華人的社群。隨著時代的演進,我們可以觀察到原住民及新移民等社群都被描繪在課本的圖片上,成為臺灣人的一份子。另一方面,從中國的教科書可以觀察到以往注重共產國際的教育(socialist internationalism),到現今強調不同種族之間的差異,以種族為區分我群與他群之標準的國族主義以圖片的形式出現在課本上,跟臺灣的發展方向大相逕庭。

在結語的部分,柯教授再次強調課本圖像所反映出的民主核心價值的轉變以及民主社群被建構的方式。在臺灣課本演變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察覺小學教育朝著形塑包容式的社會前進,在臺灣民主體制的建構過程中有著不可抹滅的貢獻。

黃瓊萩老師則在評論之時,首先讚賞了柯教授研究之價值,為我們認識兩岸之間對於民主典範以及社群建構提供了一個嶄新的途徑。黃老師也指出中國的教科書以非洲人為外國人的主要形象,反映出中國非常重視與非洲國家的邦誼。在臺灣,似乎以東南亞國家為主;這之間的差異揭示出兩國在外交政策上的優先順序。問答環節中,與會老師及同學們針對報告內容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及問題,柯教授也逐一回答,講座在充滿學術氣息的熱烈討論之中落幕,與會師生無不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