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中國 當代日本研究中心講座提供多元視角

日期 : 2020-11-02 單位 : 秘書處
【當代日本研究中心訊】
本校社會科學學院當代日本研究中心於10月23日舉行「中國大陸研究學者如何分析中國──思維與論述邏輯」講座,邀請國內多位中國研究學者與日本中國研究學者進行講談,吸引大批師生到場參與。

本演講主要分成三個場次,場次一由日本研究學位學程教授李世暉主持,以「臺灣與日本的中國大陸研究觀點比較」為題,邀請本校名譽教授邱坤玄講述臺灣學界研究中國大陸的概況,以及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教授加茂具樹談論日本學界研究中國的概況,此場次可以認識到臺日之間對中國研究的差異,臺灣方面以黨史、意識形態為主去研究中國情勢,日本學界則分成四個層面,分別為領導人的偏好、碎片化的權威主義體制、決策規則、精英/群眾的偏好做研究,但多數學者偏好從決策規則面向來解讀中國政治。

場次二與場次三皆由名譽教授邱坤玄主持。場次二以「如何解讀中國大陸──中共的行為邏輯」為題,邀請淡江大學副教授張五岳、中央警察大學教授董立文、本校東亞所教授王信賢,各自講授在其多年研究經驗中,如何解讀中共行為與模式,除了透過黨史、意識形態以外,政治制度、地方治理、田野調查皆扮演重要角色。在田野調查實施困難的今日,以大數據模式建立有系統的資料庫,也能為研究提供有趣的議題。另外透過對中共官方媒體各方面的判讀,也能夠理解中共在單一事件上的態度與想法。

最後的場次三以「如何認識中國大陸──從資料看中國大陸」為題,邀請中央研究院研究員蔡文軒、本校外交系副教授黃瓊萩、中央研究院助研究員張廖年仲進行演講。三位學者分享自身田野調查經驗及其中遇到的困難,以及研究中國可運用之文獻來源。臺灣的地理位置與環境優勢,讓國內研究學者有西方學者難以比擬的優勢,田野調查可以解決西方理論式研究上存在的缺陷,比起僅有翻閱文獻,田野更加掌握現地真正面臨的問題。面對習近平任內田野調查實行的困難,研究者亦可透過回憶錄、中國外交部、外交年鑑、駐地使館或《人民日報》等資料來進行研究與解讀。

本次講座不只與會國內中國研究新進,能對研究方法有不少認識,資深學者亦能透過經驗交流對彼此研究有更進一步的理解。此次活動是很好的起始點,未來大數據、AI等新興研究手法,能否為國內中國研究提供多元視角,令人非常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