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令.亞布與馬躍.比吼暢談實驗教育 盼找回原住民教育主體性

日期 : 2020-10-13 單位 : 秘書處

【校訊記者許靜之報導】

政大原民週與學生會於10月6日舉辦《從根茁壯——談原住民族教育》座談活動,由第一所原住民族實驗小學——博屋瑪國小校長比令.亞布,與南島魯瑪社執行長馬躍.比吼主講,以「傳承」為主題,從原住民族為主體意識之教育觀點出發,與大家分享辦學歷程、族語教學與成果,討論如何從體制內外幫助新生代建立民族認同。

「很多人會說原住民學生就是競爭力不足,但我們想一下是這樣子嗎?」比令.亞布校長表示,在漢人文化霸權底下,臺灣大部分的教科書對原住民歷史、文化的介紹都僅侷限在表層,無法幫助原住民學生真正認識自己的民族。因此,比令.亞布校長十分希望透過正式的課程與學校教育,找到原住民教育的主體性,讓孩子能夠成為有「泰雅族靈魂」的人。

位於臺中市和平區的達觀國小,2016年8月透過公投更名為博屋瑪國小,也正式成為全臺灣第一所原住民族實驗小學。「博屋瑪」在泰雅族語中有養育、傳承的意涵,不僅每週有10至12堂文化課程,涵蓋織布、狩獵、種小米、野炊等,上課也直接使用泰雅族語教學,讓學生透過母語文化作為鷹架,學習現代知識,也讓孩子對文化認同感提高。

比令.亞布校長認為:「要在體制內教育改變,得到成功之後,才會改變臺灣原住民教育的未來。」他提及,臺灣目前已有35所原住民小學,有許多學校與教師共同努力,也有越來越多家長認同課程理念,讓孩子們來上學時眼睛都是發亮的。比令.亞布校長更強調,努力推動原住民實驗教育最大的原因,就是怕「今日不做,明日就看不到泰雅族。」

「學校需要全母語教學嗎?」南島魯瑪社執行長馬躍.比吼拋出問句。他進一步說明,如果需要的話,在臺灣卻幾乎沒有全母語教學的學校。因此,2019年的9月在花蓮玉里,一間全阿美族語的幼兒園開學了: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學習自己的文化。

馬躍.比吼提及,在南島魯瑪社,一學期會讓孩子醃肉兩次,「他們可能還不會算數學,甚至不知道哪個是糖、是鹽巴,但是他們會知道怎麼做、怎麼吃。」南島魯瑪社希望讓孩子學會照顧自己,第一個學期開學不久,就有家長說孩子回家都會摺棉被、洗碗或掃地了,「這些都是我們認為小朋友生活應該要學會的事情。」

「第一次做教育嘛,我以為最高興的會是爸爸媽媽,結果最高興的是阿公阿嬤。」馬躍.比吼打趣地說,由於大部分的孩子都不太熟悉母語,而阿公阿嬤為了討好孫子,平常都只能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跟孩子說話。開學一個月後,已經有孩子在家能用母語交談,讓阿公阿嬤非常開心,而傳承的效果就正在日常簡單的小事之間體現。

更多原民週活動請上原資中心官網>> https://reurl.cc/D6Ogm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