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係學門百周年紀念活動專題演講及圓桌論壇 圓滿落幕

日期 : 2019-11-07 單位 : 外交系
【外交系訊】
本(108)年11月2日外交系舉辦「國際關係學門百周年紀念活動」,吸引上百名國內外國際關係學者、碩博士生共襄盛舉。今年適逢國際關係學科啟蒙一百周年,本系在已有十三年歷史的「全國國際關係研究生論文發表會」的基礎上,擴大舉辦「國際關係學門百周年紀念活動」,邀請我國多位頂尖國關學者,以專題演講和圓桌論壇的形式,一同探討國際關係學門的百年發展與未來展望。

本次活動邀請政大外交系名譽教授、前總統府秘書長林碧炤擔任專題演講主講人,為紀念活動揭開序幕。本次專題演講主題為「國際關係學百年發展與未來展望」。林碧炤先由歷史的角度切入,說明國際關係學科的建立是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各國有感於戰爭的殘酷,促使國際政治研究的萌發。此後,英國、西歐、北歐、美國等地區之國際關係學派逐漸形成,伴隨著國際關係典範與研究方法論的轉移和辯論,持續至今。

林碧炤也提到,隨著資訊與科技的進步,國際傳播、知識社群等非國家行為者的重要性將日益上升;而在中國崛起之後,美國與中國是否避開「修昔底德的陷阱」更是所有國際關係學者關注的焦點。最後,他也指出「國際關係的『百年危機』可能進入『百年良機』,也就是在2019至2119年之間,不同的理論、研究方法及成果將使得下一個世紀的國際關係學科進入到『後資訊社會』或『後網路體系』的時期。」未來我們將面臨哪些挑戰和擁有哪些機會相當值得期待。

中午的圓桌論壇則邀請政大外交系特聘教授鄧中堅、臺大政治系教授張登及、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教授辛翠玲與中興大學國際政治所助理教授崔進揆等四位國際關係學者擔任論壇與談人,並以「巴黎和會百年:下一個二十年危機?」為題。

四位與談人各有專長,多元的評論激發現場與會人士的思辨與提問。論壇主持人鄧中堅表示,國際關係的發展不僅是國際政治的範疇,也包含國際政治、經濟、醫療衛生、安全等新興議題,可見國際社會中的議題益發多元。而未來教學的方向、設計、內涵也需要因應現況做出改變,國際政治與國際事務高度連動,將是未來一個新的發展趨勢。

辛翠玲則由「霸權」的概念出發,認為未來可能會是一個「局部霸權」的時代,所謂「局部霸權」系指霸權在特定領域(如金融)仍是霸權,但不是全面性霸權,如美國在全球金融的地位仍維穩。另外,未來國家間可能會處於一種「新型大國關係」,但這與習近平所提出的概念不同,辛翠玲指的是「以競爭為主軸的衝突」。上述的衝突點相較於冷戰時期較為緩和,危機會存在但保有底線,這個底線會是國家間會避免碰觸的。

張登及認為,新的二十年危機將有三個特點。首先是中美之間的權力轉移;其次是新自由制度主義於制度面的崩壞,最顯著的例子是中國在各種國際組織間擔任要職的比例日增;第三則是價值觀與國際秩序的重組。他指出,當前的自由國際秩序正面臨危機,西方主流理論已不能完全解釋現在的危機,因此有後西方與非西方的國際關係理論興起。他也提醒在座的聽眾,臺灣在中美兩強的對峙下,應要避免成為西太平洋的「塞拉耶佛」。

崔進揆表示,傳統國關以國家為主要研究對象,但近十年中「人」的因素變得十分重要,卻在學科研究上較為不足。「阿拉伯之春」、「太陽花學運」、「氣候少女」、「反送中」或是民粹主義的興起都說明了「人」對於國際安全重要性,這也是未來在課程內容、科系整合、研究方法上可以反思的重點。

論壇尾聲,張登及認為本次紀念活動為「全臺獨一無二」,且別具意義,並感謝外交系用心地籌辦與邀請。紀念活動吸引上百名「國際關係的學徒」來到政大參與這場學術饗宴,實為對國際關係學門百周年譜下的最佳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