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2019-05-14
單位 :
傳播學院
【傳播學院訊/傳院記者黃聖文報導】
《新聞與大眾傳播學季刊》(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主編Louisa Ha(哈筱盈)教授應政治大學傳播學院之邀,於5月5日至9日蒞臨訪問並發表公開演講。 哈教授為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傳播學博士,俄亥俄州博林格林州立大學(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媒介與傳播學院教授,同時也是該校「新媒體研究部」創始人。哈教授於1996年創建世界首個國際廣告資源中心網站 International Advertising Resource Center。
Louisa Ha的研究興趣包括媒體管理和媒體融合、新媒體的商業模式、社交和行動媒體使用、網路廣告和國際廣告以及閱聽人研究。哈教授5月6日的演講主題為「如何在《新聞與大眾傳播學季刊》及其他頂級國際期刊發表論文?」。《新聞與大眾傳播學季刊》為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傳播領域學術研究期刊。哈教授身為期刊主編,她於演講中分享了許多投稿學者經常犯下的錯誤,以及評審在審核過程中所重視的關鍵元素,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研究的原創性,以及該研究對於傳播理論及方法學上的貢獻。
另外,哈教授強調,《新聞與大眾傳播學季刊》的讀者來自全球,並非只是美國,因此投稿作品不應過度強調研究所在國家,而是專注於研究資料的分析是否足夠深入、研究證據是否足以支撐結論,以及研究發現的普及性等。哈教授也邀請現場曾投稿過該期刊的傳播學院林日璇老師分享自己的投稿經驗;哈教授提到,期刊的使命便是提供一個平台,讓世界各地的傳播學者透過創新的研究,共同累積學術貢獻。
針對會中有老師提問期刊在審核量化研究與質化研究兩種類別中,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差異?哈教授回答,期刊對於質化稿件,審核時較著重於研究新意與創新洞見。另外,也有老師提問哈教授對於付費投稿期刊的看法,哈教授提到,研究生在聽到付費期刊可以無條件刊登時,也許會一時心動考慮,但她叮嚀,大家都知道那是付費期刊,自己辛苦完成的研究若投稿於上,此舉反而會傷害自己的學術名譽,同時會浪費掉自己辛苦的成品。
哈教授另外於8日以「與研究生談女性學術生涯」為題,與政大師生交流想法。哈教授的求學歷程中穿插著記者與廣告公司的工作經驗,並非從學士一路直攻博士。因此,她也鼓勵學生本科畢業後,先工作一段時間後再讀碩士與博士,她認為這樣會更瞭解自己為何回到學術研究,更堅定決心。針對「國內讀博士」與「出國讀博士」,哈教授也分享了兩者分別的益處與挑戰。她提到,在國外讀博士可以拓展視野,並得到更多參與國際學術研討會的機會,但在前期需要花比較多時間重新適應不同文化環境及語言,在國內讀博士的話則是可以免去這段適應期,專心投入學術,除此之外,蒐集在地資料時更加便利,所做的研究能與在地有更多連結。
演講尾聲哈教授邀請現場老師、博碩士生分享自己在求學路上的生命故事,包括各自的研究所求學歷程,與身為女性在讀博士過程中遭遇的困境,如長輩的反對、兼顧學術與家庭的挑戰等。哈教授提到自己當時放棄了高薪,到美國讀博士的決定也不被家裡支持,重要的是自己的決心是否足夠堅定。學術研究是需要非常專注的工作,身為女性,在現況下更需要做好時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