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科院空間社會資料整合研究中心訊】
社會科學學院空間社會資料整合研究中心(LiSSi)「仲尼夢想家-學習生態的復育與孵育計畫」,於11月11日邀請國際土地政策研究訓練中心主任許桂森博士,以「地政,不只在地,也可以很國際」為題進行演講,除地政系師生外,更是吸引會計、經濟、教育等各系所同學共襄盛舉,反應熱烈。國際土地政策研究訓練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Land Policy Studies and Training)於1968年,由中華民國政府與美國林肯土地政策學會(Lincoln Institute of Land Policy)共同創立,歷經多年努力,已發展為國際知名的土地及農業政策智庫。
演講當天適逢「地政節」,由地政學系林子欽教授開場主持,介紹本場活動為「仲尼夢想家」計畫系列活動,延續上一場以「理想與現實間的平衡」為主題的東南亞住宅田野經驗分享,期望有助於學生從多元視角理解地政專業的國際化。
國際土地政策研究訓練中心的誕生,源於臺灣早年的土地改革,包括從1949年至1953年間實施的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和耕者有其田等政策。1966年臺灣代表於聯合國會議發表土地改革政策的成功經驗,是推動中心創立的重要契機。中心以臺灣土地改革為基礎,致力於成為獨立、非營利的國際訓練機構,結合土地與農業發展等議題,辦理國際訓練與合作計畫,搭建國際合作與知識交流的平臺。
自1968年成立以來,國際土地政策研究訓練中心已舉辦 164 期定期班,培訓出近20,000名學員。許主任自豪地表示,中心培訓的學員來自139個國家,且背景多元,涵蓋教授、企業人士及政府官員等。許主任分享泰國學員回國後,推動該國政府開徵地價稅的案例,印證臺灣經驗的影響力;結訓時學員依依不捨、落淚道別,對於臺灣深厚的感情,象徵柔性外交的成功實踐。儘管近年來面臨外交挑戰,但國際土地政策研究訓練中心仍然透過專業經驗的交流與分享,持續發揮獨特的國際影響力。
談及職涯發展時,許主任的職涯經歷充滿戲劇性的轉折。許主任年輕時為了追求理想,毅然違背父親意願放棄公職,投入民間企業,後來在因緣際會下重返公職體系,並在短時間內升任農委會最年輕的科長,甚至被派駐美國。許主任以自身經驗鼓勵同學,在校期間除學習專業知識外,外語能力與國際視野的培養極具重要性。此外,若能洞察各國土地政策與法律規範,將能借力使力,有助於在海外創造職涯新契機。最重要的是,許主任勉勵同學:「勇敢地去做事,不要怕!」唯有勇於嘗試,方能開創屬於自己的未來。
本活動由仲尼基金強化教學創新提案計畫支持,為「仲尼夢想家」系列活動。空間社會資料整合研究中心將持續舉辦講座與工作坊,把國際觀點帶到臺灣,拓展師生的全球視野。
更多關於空間社會資料整合研究中心與國際土地政策研究訓練中心的介紹:
空間社會資料整合研究中心(LiSSi):https://lissi.nccu.edu.tw/
國際土地政策研究訓練中心(ICLPST):https://www.iclpst.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