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智財加值講堂登場 智慧局局長廖承威談「專利取得暨運策略」

日期 : 2025-10-03 單位 : 育成中心

【產創總中心訊】

本校產學營運暨創新育成總中心(以下簡稱總中心)於9月16日上午在電算中心演講廳舉辦「教師智財加值講堂」,與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以下簡稱智慧局)合作,該講座以協助教師全面理解產學合作之流程與資源為核心,內容涵蓋研究成果加值化、智慧財產權保護與運用、產學契約實務、技術移轉與新創衍生等主題,並邀請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專家來分享經驗。藉由此講座,不僅降低教師投入產學合作的行政與法規疑慮,亦協助其將專業研究成果轉譯為具社會影響力及市場價值的應用方案。透過「教師加值講座」,本校致力於形塑教師產學合作的共同語言,強化教師跨領域合作及知識應用的能力,進而推動本校產學生態系統的持續深化與發展。

該系列講座首場邀請局長廖承威以「專利取得暨運用策略」為題進行專題演講,吸引多位師生熱烈參與。廖局長開場向師生致意,說明本場講座將以專利故事與實例,帶領大家認識專利從申請、檢索到商業化的流程,並了解專利如何保護研究成果、協助成果落實。他強調,研究成果應及早進行專利檢索與布局,先有初步構想後,再藉由智慧局全球專利檢索系統(GPSS),以確認現有技術現況再投入研發,才能避免重複研究與浪費資源,提高未來專利獲准與商業化的成功率。

在案例分享中,廖局長以金魚茶包設計專利為例,請現場師生思考相同茶葉若外觀設計不同,價格是否會改變,藉此說明設計專利如何創造產品差異化並提高附加價值。他指出,專利不僅能保護研發成果,更能成為產品進入市場的關鍵優勢。廖局長鼓勵師生積極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智慧財產,避免僅停留於論文發表,才能創造實際應用與市場化機會,發揮研究的最大效益。

針對專利類型,廖局長逐一介紹發明、新型與設計專利的差異。他說明,發明專利除物品專利外,相關物質或製程,均屬發明專利保護之範疇,保護期自申請日起二十年;新型專利採形式審查,雖能快速取得證書,但因未經實體審查,後續主張權利時仍可能面臨專利無效挑戰;設計專利則保護產品外觀、花紋與色彩,專利權期間已由十二年延長至十五年,可避免仿冒並保障設計成果。

談及專利生命週期,廖局長以藥品專利為例說明,由於藥品上市須取得許可證,專利權人可申請最長五年的專利權期間延展,以維持市場獨占利益。他指出,專利到期後往往出現「營收跳水」,若沒有提前布局,新產品尚未接續就會喪失市場優勢。他強調,申請專利只是起點,後續每年的年費繳納及維護策略同樣重要,否則專利權將失效,研究團隊必須提前規劃新專利與新技術的布局,以銜接市場需求。

在研發流程部分,廖局長鼓勵師生使用智慧局全球專利檢索系統,進行技術檢索與專利地圖分析,避免投入後才發現已有類似技術。他也提醒,研究成果若先公開後仍有一年申請優惠期,逾期即喪失新穎性;與企業合作初期更須簽訂保密協議,以避免對方先行申請專利引發權利爭議。

最後,廖局長分享智慧財產局的新創加速審查機制,說明最快兩個月即可拿到審查結果,幫助新創團隊快速取得專利、加快募資與市場布局。他也邀請師生參加十月的創新技術博覽會和國家發明創作獎,讓更多人看到研究成果,爭取合作與商品化機會。

本活動經費由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補助辦理。

更多創新創業活動訊息,請關注政大產創總中心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nccucic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