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2025-06-26
單位 :
秘書處
【秘書處訊】
政大社會責任辦公室主辦「政大教職員宿舍群入住學人檔案史料研究計畫」25日完成先期準備與評估階段,整理總務處財產組收藏的650卷珍貴檔案。這批文獻涵蓋民國45年至100年,時間跨度長達半世紀,為2027年百年校慶增添厚實的歷史文獻基礎。
本計畫由民族學系副教授王雅萍與歷史學系副教授黃仁姿聯合主持,帶領研究團隊針對總務處財產組內所收藏的大量未整理檔案,系統性地編目與分析檔案內容,聚焦於化南新村、道南新村、齊賢新村、禮賢新村等政大教職員宿舍群的發展歷程,完整勾勒政大自民國43年在臺復校後的住宿政策與社會脈絡。
計畫團隊挖掘出許多引人注目的史料與溫馨故事——例如民國55年宿舍抽籤的原始籤牌、化南新村分配委員會的會議記錄、甚至包括前校長歐陽勛親筆填寫的入住單。這些看似日常的行政文件,卻深刻呈現當年政大教職員遷臺後的生活適應與校園重建過程,也為後人理解政大的制度演化與人情記憶提供珍貴線索。檔案中也記載許多與文山地區居民互動的歷史,如土地徵收、墳墓遷葬、以及民國73年六三水災的應對經過,呈現政大與社區共生發展的歷史軌跡,具高度人文關懷價值。
其中一項令人動容的發現,是主任秘書陳百齡教授在爬梳史料過程中發現,目前列為臺北市聚落建築群的化南新村建築師之一的黃祖權,其身分竟是1950年代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受難者。他在綠島服刑時負責設計監獄建築,出獄後則以建築專業貢獻社會,政大校內的逸仙樓、百年樓、風雨走廊、八角亭,以及中山館等重要建築皆出自他手。這段不為人知的歷史,不僅為校園建築注入厚重意涵,也彰顯政大包容多元與尊重人權的校史精神。
這項史料研究不僅有助於宿舍活化,更能深化校友、退休教職員與在校師生之間的情感連結。從推動宿舍群活化、串連跨世代政大人情誼、見證政大教育史的特殊性,到促進校地與周邊社區的和解共生,皆展現本計畫的多重社會意義。
此外,王雅萍與黃仁姿老師也強調,本次經驗展現政大在處理大量未整理檔案的能力與人文社會專業實力,未來若能進一步建構教職員宿舍主題典藏與數位化資料庫,將有望為高教界提供具體典範,也提升政大在人文研究與社會責任上的學術應用價值。
政大百年,不只是數字的堆疊,更是無數人、故事與歷史的積累。這一卷卷檔案所訴說的,不僅是宿舍分配與政策軌跡,更是政大人遷臺後重建校園、安身立命的生命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