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2025-06-15
單位 :
俄研所
【俄羅斯研究所訊】
俄羅斯研究所於6月6日舉辦「俄烏停戰協議座談會」圓滿落幕。此次座談會由所長許菁芸副教授策劃,特邀中央研究院吳玉山院士主持,並邀請東亞所丁樹範名譽教授、東吳大學社會學系主任鄭得興副教授、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楊三億教授,以及虎尾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康世昊副教授擔任與談人。會中學者分別從中俄、美國、歐洲、烏克蘭及烏東前線等多重視角,深入剖析俄烏停戰現況與未來發展。
座談會由吳玉山院士率先開場,簡要回顧俄烏戰爭的發展脈絡。他指出俄羅斯最重視克里米亞與頓巴斯地區,從兩軍戰線演變可見,俄軍多部署於頓內茨克,該處戰事呈現膠著狀態,形成僵局。吳院士強調俄羅斯對頓巴斯的強硬態度,反映出只要俄方未完全掌控該區,將不會接受任何形式的停火協議。他認為破解當前僵局須先深入洞察大國博弈的全貌,唯有全面理解各方的戰略思維,和平才有實現的契機。
接續發言的俄羅斯研究所所長許菁芸副教授,從中俄視角深入分析中國在俄烏戰爭中的立場。許教授指出,俄烏停火後中美關係的演變,是影響中國立場的關鍵因素之一;同時,若美俄關係改善,亦可能牽動中俄合作走向。隨著歐美戰後援助趨緩,烏克蘭對中國資金與基建技術需求激增,憑藉作為「一帶一路」重鎮地位,中國將成為烏克蘭重建的重要角色。
此外,許教授強調,俄羅斯目前採取拖延策略,力求利益最大化,意在削弱國際社會對烏克蘭援助的熱度,並藉由國際分歧爭取更有利的談判籌碼。俄羅斯當前目標為恢復與美國的外交關係、實現烏克蘭非軍事化且不得加入北約、將克里米亞及烏東四州納入俄羅斯版圖,實現永久管轄,以及全面解除對俄經濟制裁。
東亞所丁樹範教授從美國視角分析俄烏停戰前景。他認為川普強烈的個人抱負及烏克蘭內部政商勾結與貪腐問題,使局勢對烏克蘭極為不利。川普常將外交關係個人化,多次強調與普丁關係良好,普丁則藉此爭取談判優勢。丁教授指出,評估美國對俄烏和平或停戰立場,須回歸川普的「使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MAGA)核心理念。在「美國優先」驅使下,美國逐漸忽視傳統盟友與國際組織,削弱自身全球影響力,並引發是否持續援助烏克蘭的爭議。最後,他提醒從歷史經驗可見,戰事越接近和平談判階段,衝突反而可能加劇,因雙方爭取更多籌碼,和談過程未必和平。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鄭得興副教授從歐洲視角探討俄烏和談。他首先介紹第二輪停火談判的最新進展,並概述歐盟迄今在經濟、軍事、人道援助及國際合作等方面的應對措施。隨後,鄭教授深入剖析德國、義大利等主要歐洲國家對俄烏戰爭的立場。最後,他結合自身留學捷克的經驗,從中東歐視角闡釋泛斯拉夫主義的歷史演變,並指出冷戰後,多數斯拉夫民族國家已逐漸脫離以俄羅斯為中心的泛斯拉夫理念,不再視俄羅斯為價值與秩序的領導者。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楊三億教授從烏克蘭視角詮釋俄烏停戰現況。他指出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為關鍵轉捩點,俄烏戰爭爆發加速北約危機應變與戰略調整。楊教授分析俄羅斯正試圖以協議鞏固戰果、限制烏軍行動,並促使國際社會接受「新領土現實」。同時,俄方期盼川普重返白宮後調整對俄政策,以促成對俄有利的停戰框架。
相對地,烏克蘭傾向先行停火、後續協議,以爭取重整時間,避免倉促簽署不利協議。雙方對「停火」與「停戰協議」的偏好不同,反映兩國戰略考量差異。楊教授亦提醒,澤倫斯基目前面臨內外夾擊,對外遭受美俄對該政權合法性質疑;對內則面臨戰爭立場分歧與憲政限制,迫使他須在軍事進展、民意變化與國際壓力之間尋求平衡。楊教授最後強調,當前時間點與國際環境對烏克蘭不利,但是否同樣有利於俄羅斯則猶未可知。
最後由虎尾科技大學康世昊副教授發表,從烏東地區的視角切入,聚焦俄羅斯佔領區內的統治現況與民眾生活。有別以往聚焦雙方政府談判進程的研究,康教授關注俄羅斯在烏東佔領區內民眾實際生活狀況。他提及俄羅斯政府目前在烏東四州的施政及運作相當順利,統治未遭明顯阻礙。然而,烏東地區居民的國族認同轉變、引發的心理矛盾與潛在反抗行動,均屬值得深入探討的重要議題。
座談會於提問交流後進入尾聲,與會聽眾踴躍參與,聚焦俄羅斯所宣稱「去納粹化」開戰理由的深層意涵、俄烏停戰後美中關係演變、烏克蘭未來走向、俄羅斯的下一步行動,以及西方制裁成效等議題,從政治與經濟多重視角深入討論。透過多元對話,不僅加深了對俄烏停戰後局勢的理解,亦為未來複雜變局提供了多角度思維與深度洞察。現場師生獲益良多,會後交流熱烈,為本次「俄烏停戰協議座談會」畫下完美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