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事務學院訊】
「文章,為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國際事務學院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以下稱國安專班)與外交系戰略與國際事務在職專班(以下稱戰略專班)共同舉辦「專班沙龍」,邀請院內師長為學子導讀所著新書,並分享專書寫作歷程。 於2025年5月3日舉辦沙龍系列第二場新書導讀講座─《區域研究》。
本書集結政大外交學系、俄羅斯研究所、日本研究學位學程與阿拉伯語文學系等專業師資,以外交部地域司分類為架構,涵蓋俄羅斯與東歐、中亞、南亞、東南亞、非洲等全球主要區域,針對各區域政治、經濟發展、外交互動與地緣變化進行深入探討,為有志於國際事務與區域研究者提供全面性之解析。本次講座邀請撰寫其中篇章之國務院院長連弘宜、戰略專班執行長陳秉逵、外交系主任吳崇涵、國務院副院長魏百谷和國際研究英語學程主任張文揚來為學子分享導讀。
講座由連弘宜院長開場致詞,他強調《區域研究》一書的出版源於張文揚主任進行「區域研究」課程時的構想,進而邀請院內各區域研究專業師長共同撰寫此書。連院長提到,此書涵蓋範圍雖廣,然實具深度與廣度,既適合無基礎的讀者作為入門閱讀,亦可作為進階研究之參考。
在俄羅斯與東歐章節由連院長親自執筆,從2007年普丁開始批評美國全球霸權行為、2014年合併克里米亞與2022年俄烏戰爭三個重要時間點進行分析,探討俄國內部政治結構轉變、民族主義政策的運用以及對外戰略調整,連院長指出,當前俄國持續透過俄烏戰爭發揮地緣政治的影響力,說明在美中衝突之下,俄國的大國地位仍不容忽視;而對俄國而言,過去實用主義為基礎的政策在當今也勢必進行調整,透過了解俄國的歷史,也能對當前俄國的政策有更加清晰的解讀。
南亞地區則由戰略專班陳秉逵執行長撰寫,陳執行長分析南亞各國的發展始於英國結束統治之時,而印度作為該區的霸權國家,其與周邊國家的互動更是構成了該區衝突遍佈、外國勢力干預、邊界衝突的特色。近年來,中共在南亞地區持續發揮影響力,透過一帶一路與巴基斯坦建立「中巴經濟走廊」推動該地區的基礎建設,美國則透過印太戰略拉攏南亞國家與中共競爭,而印度則持續透過「不結盟政策」尋求國家利益,確保在印度洋的影響力。陳執行長強調,印中在邊界與海上的矛盾將深刻影響區域安全格局,而台灣在新南向政策的推動下,與南亞的經貿與教育連結日益緊密,應強化相關人力與智識資源儲備。
外交系吳崇涵主任則主講東南亞章節內容,該地區境內各國在民族、文化、歷史層面的複雜性,理應成為一個硝煙四起、衝突不斷的地區,然由於各國貫徹避險政策、實施靈活彈性的外交政策成為東協中心性的核心價值,使東南亞地區不僅能免於衝突,而能在美中強權競爭之下爭取最佳利益,並持續對外合作。吳主任亦提醒,如我國欲與東南亞國家建立長久穩定的雙邊關係,必須理解當地的歷史脈絡與多元民族背景,避免政策理念上的摩擦與矛盾。
魏百谷副院長分享中亞章節內容,指出中亞五國雖已獨立,但在政治與文化上仍受俄羅斯之影響;近年來,由於俄國深陷俄烏戰爭的泥淖而減少在該地區的著力,使得中國藉地利之便深化與中亞五國的合作。此外,美國、歐盟以及亞洲國家也意識到中亞的重要性,紛紛加強與該地區的關係。魏副院長也進一步鼓勵讀者透過書中參考資料,延伸閱讀相關的研究文獻。
本書主編張文揚主任則探討非洲區域研究,他以非洲的殖民歷史、區域整合與國際地緣角力為主軸,探討該地區與國際間的互動關係與實際影響力。張主任提到,儘管非洲有豐富資源與潛力,然過去的殖民經歷,使區內各國面臨發展停滯、政局不穩的結構性問題,也形塑了國際間對非洲地區的刻板印象。不過張主任提醒,非洲近幾年發展已非同日而語,透過非洲聯盟等區域組織的力量,非洲國家不僅成為全球的新興市場,同時也是聯合國會內最具備影響力的一份子。對台灣而言,持續與非洲國家拓展外交、經濟關係是有其重要性,不過亦須持續關注中國透過經濟利益進行政治施壓,抵制台灣在非洲的發展,應思考並制定更精準的策略以避免如索馬利亞不承認台灣護照之事件發生。
本場沙龍吸引來自國安、戰略兩專班及校院內系所興趣所向之師生與實務人士參與,會後交流熱烈,顯示對區域研究日益濃厚的關注與需求。國安專班也將於5月17日舉辦沙龍系列活動的最後一場新書導讀講座,期待各位師生持續關注活動消息並踴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