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島研究系列講座開講 聚焦全球化下的菲律賓農業地景

日期 : 2025-04-28 單位 : 南島研究講座辦公室

【 南島研究講座辦公室訊】
南島研究涉及世界上分布最廣泛的語言與文化族群,它既是促進臺灣本土知識與全球對話連結的機會,也會為語言、考古、歷史、社會、經濟、生態等跨領域合作提供新的視野。 國立政治大學長期在土地與自然資源、語言文化與民族教育、社會經濟與公共治理等領域深耕,具有在臺灣原住民族研究的基礎上展望南島的潛力。因此,臺菲科研中心與南島研究講座辦公室特別在本學期規劃「南島研究系列講座」,期望促進校內各相關領域師生的對話與交流,激盪出政大南島研究的新能量。
     

本學期首場講座以「全球化與在地性交錯下的菲律賓農業地景」為題,由民族學系官大偉教授開場分享其對菲律賓伊富高(Ifugao)高地梯田的文化認同與政治經濟面向的研究。他以生態人類學視角剖析梯田如何透過巧妙設計,長期維持生產力與生態平衡,並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然而,政府由上而下、只看到具象之梯田保存的政策,和當地依循著傳統組織文化所發展出之結合觀光活動的再分配機制,形成對比。同時,族人利用國際性的世界遺產保存論述,向國家主張原住民族權利正當性,而映照出全球化與在地性之間的張力。


接續由創國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江順楠老師分享其關於「菲律賓營養與農業發展」的研究。江老師曾於當地進行為期兩年的田野調查,研究殖民歷史如何影響菲律賓飲食轉變與營養失衡問題。他指出,菲律賓過去以糙米為主食,在殖民影響下改食精緻白米,導致腳氣病流行,促使當地社會發展出以科學為基礎的營養政策,進而影響全球維生素研究及營養科學的發展,是一個由在地塑造全球的例子。
       

與談環節由外交學系副教授楊文琪老師與法律系副教授吳秦雯老師共同參與。楊文琪老師從權力不平等與自由貿易的視角指出,現代保育政策須警惕文化商品化與在地價值流失的風險;吳秦雯老師則從法律與國際規範切入,探討菲律賓如何透過法治機制回應長期殖民帶來的文化與權益挑戰,對臺灣而言亦具深刻啟發。


本次講座不僅深化與會者對南島地區農業、營養與文化交織的理解,更體現南島研究在政大校內跨領域整合的可能性。系列講座將持續舉辦,邀請國內外學者共同參與,持續拓展南島知識與國際連結的深度與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