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訊記者呂羿穎報導】
國立政治大學於10日舉辦 「仲尼傑出教學獎講座——跳脫框架:用 AI 打造下一代的智慧教育」,由獲頒113年度仲尼傑出教學獎的應用數學系教授蔡炎龍擔任主講人。同時身兼學務長的他,分享教育領域中,AI教學的願景與應用實踐。
仲尼獎的精神,傳承AI教育的熱情
仲尼傑出教學獎設立於105年,由商學院教授李瑞華贊助,旨在提升大學教學品質。校長李蔡彥強調,「教育者傳道、授業、解惑的核心價值,鼓勵教師以身教和言教,將實踐知識的精神傳承給學子。」李蔡彥也特別肯定蔡炎龍的貢獻,「炎龍教授對AI教學懷抱熱情,積極在全國推廣AI,這正是仲尼獎所要鼓勵的教育典範。」
隨著AI技術進步,AI是否會取代傳統教學也成為熱門討論話題。蔡炎龍認為,「AI教學助手確實可以輔助教學,但無法完全取代老師。」他表示AI可以回答問題,但真正好的教學是建立人際關係,理解學生的動機與需求。這些情理上的關懷,是AI目前無法做到的。
教學相長,期望讓AI落地應用
蔡炎龍亦介紹自身在AI教學上的新計畫,包括經營兩個新的YouTube頻道「Diveai: Dive into AI」與「Iveai - I've AI」,分別提供學生經過剪輯的線上學習資源,以及平時AI相關課程的直播影片。有了課程輔助,再加上學生的創造力與行動力,政大校級AI聯展中可謂百花齊放,學生皆透過 AI完成原本不易達成的學習目標。蔡炎龍也發現有企業前來觀展,並對有才華的學生伸出橄欖枝。
除了提供給學生的資源,蔡炎龍也提及政大AI教學新布局。AI教師小聚及教師AI專案預計會在下學期舉辦,透過邀請講師分享應用經驗,再讓教師能夠邀集學生組成團隊,完成專案。教學者應將AI視為強化教學的工具,而非競爭者,藉AI讓學生參與更多互動式學習,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AI 如何改變教學——生成式AI與智慧教育
在講座中,蔡炎龍說明生成式AI的原理及應用,指出AI的本質是「智慧代理人」,透過語言模型的訓練來預測並生成合適的回應。他分享道:「AI其實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透過大量文本學習,能夠在有指示時接下對話。」
此外,蔡炎龍強調AI是一個「做夢的機器」,能夠創造出非單純複製貼上的內容,因此應用在教育上時,學生與老師必須具備批判性思維,學會辨識AI生成內容的正確性與適用性。他也提到,「好的AI使用者將能夠大幅提升學習效率,但錯誤的使用方式也可能導致知識的偏差。」
面對AI教育時代,政大迎向新挑戰
對於AI教學的未來,教務長林啟屏 也在講座中提出反思:「如果仲尼在現代,他是否也會學習AI?」他表示,政大正擬定更全面的AI教學環境,將積極規劃軟硬體設備,確保學生能夠安全且有效地運用AI技術。
AI的發展帶來許多挑戰與倫理問題,隨著AI迅速發展,如何在教育體系中善用AI,已成為各大學的重要課題。透過各教師的努力,以及學子間的積極創意,政大正邁向更智慧、更創新的教育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