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與台灣研究中心共同舉辦第十二屆海峽兩岸財經前沿問題論壇

日期 : 2025-01-14 單位 : 台灣研究中心
【台灣研究中心訊】
2025年1月10日,第十二屆「海峽兩岸財經前沿問題論壇」在政治大學社科院順利舉行。本次論壇由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與台灣研究中心聯合主辦,邀請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共同參與,論壇聚集了兩岸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當前財經領域的前沿議題。

論壇於上午9時開幕,並由政治大學副校長陳樹衡教授、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楊婉瑩教授,以及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院長魏楚教授分別致詞。陳副校長表示,十二在華人社會是一個吉祥數字,也是代表一個循環。論壇每年分別由政治大學與中國人民大學舉辦,除了疫情影響停辦外,今年已是第十二屆,實屬難能可貴。楊婉瑩院長與魏楚院長分別回顧雙方多年的學術合作成果,並展望未來深化合作的方向,兩位也都共同認為此論壇不僅持續兩校與兩院的學術交流,更為雙方師生建立合作的平台。

本次論壇的專題演講,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楊瑞龍教授則從「中國式現代化」的視角出發,特別分析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高質量發展對中國經濟的深遠意義。政治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執行長連賢明教授則是透過臺灣的家庭收支調查與財稅行政資料,說明臺灣中產階級結構的變遷趨勢。接著本次論壇分別從「社會發展」、「能源環境」及「兩岸經濟」等三大主題進行學術論文發表。

在「社會發展」的場次中,政治大學財政學系傅健豪助理教授針對臺灣房屋稅的稅負分配提出完整分析,更指出財產稅稅負公平性的重要性。經濟學系王信實副教授則分享大學在推動社會責任方面的實踐成果。中國人民大學楊天宇教授則提出「性格內向歧視」在勞動力市場中的存在,為提升就業公平性提供重要見解;而人民大學李越欣副教授則以AI高科技的辨識方法,有趣地分析拍賣師在臉部與聲音的變化對拍賣價格的影響。

在「能源環境」專場,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甯方璽教授發表如何透過空間資訊技術,為臺灣原住民部落設置太陽能發電設施,為偏遠地區能源供應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經濟學系李文傑副教授則分析了能源稅政策的影響,強調資源配置的重要性。中國人民大學的席强敏教授與陳浩教授分別就企業創新與電力基礎設施展開探討,說明科技與基礎設施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而在「兩岸經濟」場次,東吳大學經濟學系曾中信副教授則以臺灣房地產資本利得稅為例,探討了其累進性與有效性。政治大學財政學系朱琇妍教授則分享中央銀行在貸款價值比政策對房價及住宅選擇的影響,並提出一個理論模型加以支持。中國人民大學裴建鎖教授的研究則將深度學習技術應用於進口矩陣估計,展現了大數據時代的新方法。今年的論壇,特別也加入兩校學生的交流場次,學生們分享各自的研究主題,涵蓋城市發展、環境政策與社會議題,並交流了研究方法與學習心得,不僅加深學生之間的互動,也讓論壇更具多元性。

在最後的閉幕式,台灣研究中心主任羅光達表示此論壇的成功舉辦,不僅彰顯了兩岸學術界的研究深度與廣度,也進一步促進了彼此的了解與合作。他也期待本論壇能持續為學術交流提供重要平台,未來也將繼續攜手推動兩校在學術領域的共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