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資源中心訊】
政治大學英語教學資源中心12月2日上午舉辦EMI講座「清華以及清大電機系的英語授課:我的實踐與反思」,主講者為清華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兼副教務長劉奕汶,兩位與談人為政大傳播學院教授兼研究暨發展中心主任施琮仁、應用物理研究所副教授許琇娟,分享不同領域EMI教學的發展與挑戰。講座由英語教學資源中心主任鍾曉芳主持,並邀請雙語及多元文化推動辦公室執行長陳憶寧進行開場致詞。
陳憶寧致詞指出,EMI教學資源中心在雙語教育計畫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其中教師培訓及EMI教學為高度專業技能,無論是面對授課學生或進行課程設計,都與中文授課有著顯著的差異。她提到日前參加教育部會議時,有幸與劉奕汶交流,並從他的發言中,了解清大在推動EMI教育方面的策略與經驗。劉奕汶以電機背景投入此領域,因此相信他的演講能為政大理學院及資訊學院的發展,提供重要啟發。
劉奕汶首先回顧清大電機系自2004年以來,EMI教學的發展歷程與變革,並以自己教授的「數位訊號處理概論」為例,詳細闡述EMI在理工課程中的應用及挑戰。他特別提到課堂中設計的「兩堂討論課」,以不同難度題目區分Follow-up與Homework,並透過加分機制鼓勵學生主動提問及上臺解題。此外他提供中、英文討論課供學生選擇,鼓勵學生透過英語學習,最終也達成了逾100人課程中,多數學生選擇英文討論課的成果。但同時他也指出此課程目前仍面對的困難,例如加分制度的公平性,以及活潑或樸素的教學方式之間應如何平衡。最後他分享了清大在EMI計畫推行過程中的成果、挑戰及未來願景,尤其在制度建設與教學品質維護方面的具體成果。
接下來施琮仁與許琇娟各自分享EMI教學經驗與心得。施琮仁以「Reflections on EMI Course Design: Teaching for Diverse Audiences and Purposes」為題,探討EMI在多元文化教學中的應用。他指出在國際學生占比超過半數的課程中,如何於在地化與國際化之間取得平衡是一大挑戰,但多元文化背景的學生,也為課堂帶來更多元的觀點與討論。
許琇娟則以「EMI in Applied Physics 應用物理中的EMI」為題,分享在物理領域實施EMI教學的挑戰與對策。她提到用英語說明物理概念時,學生理解可能受限的困境,也分享自身參與英語教學資源中心與AIT合辦之EMI教學課程的收穫,運用Bloom’s Taxonomy概念及善用mini lectures 確認學生的理解以及抓住學生注意力,並透過flash quiz檢測學生對基本概念的掌握。
在講座的綜合討論環節中,主講者、與談人一同回應與會者提問。當被問及如何增進學生對EMI課程的學習動機時,劉奕汶指出教師的專業是學生修課與否的關鍵因素,但同時在課程的設計上,其自身也透過中、英文討論課不同的時程設定,增加學生參與英文授課的誘因,施琮仁也回應,平衡中英文課程之修課人數是當今面臨的挑戰,也期許未來EMI教育普及,語言不再成為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因素。
此次講座為EMI教學帶來豐富啟發,並促進了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各校的交流。在劉奕汶、施琮仁、許琇娟三位師長的精彩分享之後,目前中心正與清大聯手規劃下學期培訓活動,敬請共同期待。
#更多資訊:
中心官網 https://www.eminccu.com/
中心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nccu.emi
中心IG https://www.instagram.com/nccu.e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