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世代美感實踐行動 偏鄉K12辦巡迴工作坊

日期 : 2024-08-12 單位 : 廣電系
【廣電系訊】
AIGC生成式人工智慧持續變革,科技與人類的博弈,究竟誰是贏家?政大偏鄉K12計畫美感巡迴工作坊暑期分別前進臺東卑南部落、新北市、澎湖離島展開。

卑南國小校長楊惠珍成長自外省第二代與排灣族的跨文化家庭,長期經歷不同文化背景的洗禮,深感因材施教的重要,她指出,特殊教育不是服務特殊不同的學習者,而是與各式特別的孩子教學相長,激發開發學習者的興趣與潛能。

得力在乎定靜安穩,K12也邀請旅英藝術治療師趙志蘅進行四場藝術治療工作坊,透過音樂、肢體律動、圖像,探索個人內在思維與自我覺察,深入認識自我與發展自己的長處,也對既有的問題/情況提供及探索新的想法。

趙志蘅強調,藝術治療是一種健康自我管理,不一定要成為「藝術家」;透過不同媒體的健康管理,可以應用的面向包括忙碌的日常,或經歷憂鬱,突然的情緒改變、焦慮、缺乏自信、藥癮與酒癮濫用、失去重要他人、身心症等。

行政院智慧國家推動小組將數位包容(Digital inclusion)界定為:用來建立一個沒有差別待遇的資訊社會,所推動之所有政策與活動,強調要創造為全民所共享之資訊社會,並重申需透過更強而有力的公共政策方案,以減少特定群體之間的數位機會差異。

K12數位文化美感計畫主持人、廣電系教授黃葳威表示,AI世代的演進,跨領域思維愈發重要。偏鄉離島在硬體科技有不少資源注入,相關軟體知能與設計思考也待同步並進,例如玩直播成為日常,但如何直播不NG?每年和傳播學院團隊前往不同地點,各式跨文化體驗也不斷刺激並開啟師生的眼界。

傳播學院研究生林侞燕坦言,自馬來西亞來臺念書,長時間居住都會,這次隨隊前往臺東卑南,雖然天氣比家鄉來的悶熱,但和單純活潑的學童相處,看到孩子天真創意的奔放,相當有收穫。

傳播學院數位文化美感計畫師生將於9月初前往澎湖馬公與吉貝,教導學童運用平板說故事,記錄離島生活點滴;10月中旬針對「AIGC X影音韌性」舉辦AI世代媒體論壇,相關訊息可上白絲帶關懷協會www.cyberangel.org.tw官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