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訊記者許巧昕報導】
2023「世界阿拉伯語日」12月18日在國家圖書館盛大展開,政大致力推廣優美的阿拉伯語,去年在政大達賢圖書館舉辦阿拉伯服裝特展,今年展出阿拉伯文化相關古籍、服飾、文物、當代書籍,並介紹阿拉伯文學與重要詩人。展期到12月31日,期盼有更多民眾認識阿拉伯文化之美。
在1973年12月18日,聯合國大會將阿拉伯語正式列為官方第六種語言,教科文組織也於2012年宣佈,將此日訂為世界阿拉伯語日。今年世界阿語日活動特別選在此別具意義的日子進行揭幕,政大阿語系系主任蘇怡文、國家圖書館館長曾淑賢、文化部文化交流司司長桂業勤、沙烏地阿拉伯商務辦事處代表Adel F. Althaidi、約旦商務辦事處處長Nabeel Al-Tel、阿曼王國商務辦事處處長Mohammed Al Baraami、臺北清真寺趙錫麟教長等貴賓及北一女師生皆到場共襄盛舉。
阿語日活動當日碰巧遇上星期一休館日,少了入館人潮,湧入北一女師生專為活動到場,聚焦展演收穫更豐。國家圖書館首度與沙烏地阿拉伯辦事處合作,
館長曾淑賢表示,國圖近年來致力於推廣國際互動,每年都和世界各國舉辦專案贈書、推廣閱讀交流活動。而國圖參與此次活動,期盼能「透過文化交流讓不同國家的人們更加理解、包容,讓不同世代能一睹阿拉伯文化的精緻之美。」
政大阿語系系主任蘇怡文剛以英文專書《伊斯法罕尼《詩歌集》中的什葉派歷史:十世紀的歷史書寫與教派身份》獲中研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蘇怡文長年致力推廣伊斯蘭文化,提及阿拉伯語是一種擁有豐富歷史文化的閃族語言。他說:「阿拉伯語本身就是美。」阿語巧妙且簡潔的敘事方式,還能展現豐富多元的詞藻,在其他語言中鮮少看到。
主辦單位之一、沙烏地阿拉伯商務辦事處代表Adel F. Althaidi表示,這次活動是繼去年在政大舉辦後,第二年在臺灣慶祝阿語日。他說明,世界阿語日獲得世界認可,對於沙烏地阿拉伯而言非常重要,「阿拉伯語代表我們的傳統、身分和文化,也是我們引以為傲的原因。」
「臺灣是一個宗教自由且多元友善的社會,隨著近年來臺的穆斯林日漸增多,社會對穆斯林的生活有更多認識與接納。」文化部文化交流司司長桂業勤強調,近幾年文化部為了增進民眾對伊斯蘭文化的理解,不僅連續兩年支持世界阿語日的活動,也舉辦過多次的伊斯蘭特展,希望能增進臺灣與阿拉伯國家間的文化交流。
約旦商務辦事處處長Nabeel Al-Tel說明,阿拉伯語是歷史最悠久的語言之一,每天有超過4.5億人使用。同時,作為《古蘭經》的語言,阿語不僅對阿拉伯民族而言很重要,對穆斯林來說也是一種神聖的象徵。阿曼王國駐華商務辦事處處長Mohammed Al Baraami則從個人經驗出發,他表示阿拉伯語是一種美麗的語言,幾乎所有字都是正面的,很難在其中找到汙穢的詞彙。
開幕儀式尾聲,政大阿語系同學在現場朗誦優美的阿語詩歌,也直接翻譯,讓在場民眾近距離聆聽他們沉穩、富有情感的聲音,更認識阿拉伯「詩歌和藝術的語言」領會阿語之美。
#更多資訊(請點選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