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興起後的新媒體革命 李芃君剖析内容產業未來趨勢

日期 : 2023-12-07 單位 : 秘書處
【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訊】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以下簡稱EMA)於12月2日在傳播學院三樓李瞻講堂,舉辦本學期最後一場「傳播沙龍」。此次沙龍由傳播學院副教授曾國峰擔任主持人,邀請新媒體暨影視音發展協會 (NMEA) 理事長李芃君,傳授學生們她在内容產業的觀察及未來發展的趨勢。

現任台灣大哥大新媒體事業副總經理的李芃君,也是國立政治大學的畢業校友,從財稅學系及企研所畢業的她,一開場就稱讚傳院的教室很活潑,也表明自己可以回到政大來演講的喜悅。她以「跨域整合,帶弄内容產業新未來」為題,介紹新媒體及串流媒體的興起,和媒體產業中IP(Intellectual Property,智慧財產權)及粉絲經濟的重要性,在最後也提出了媒體產業和其他產業跨域整合的可能性。

李芃君回憶,2013年從手機下單購物的人,正式超過從PC(個人電腦)下單的人。在這個黃金交叉點上,她在出席某個集團大會後,主講人讓所有參與的高階主管,就地解散和移動互聯網無關的工作團隊,令她印象深刻,「本來以為只是聽一聽,好像就是宣誓而已,可是隔一個禮拜,就很多部門被解散了。」那時的她感觸很深,就發現電信公司可以做更多事情,因為其擁有很多數據,同時也是雲端服務的集散地。

「在多元的影音串流產業的發展下, 已經打破好萊塢電影窗期的收益模式。」李芃君在扣回新媒體及串流媒體的興起時描述,過往的電影產業是先讓電影上院線,過一陣子後再推出DVD版,最後才會在電視頻道上播放,這樣一層一層地把拍攝成本賺回來。然而,現在的内容產製以多方合作並且同時在各平臺播放,打破原有的遊戲規則,也就創造出了新的商機。

雖然現在看起來是Netflix這些串流平臺當道的時代,但李芃君認為這些平臺同樣也有競爭的壓力,不是和同行競爭,而是和遊戲競爭。她指出,未來十年是互動娛樂的黃金時代,在內容、平臺與商業模式的推陳出新下,遊戲未來將以更多元面貌進入生活。現在的年輕世代,多數都在打遊戲,即便自己不打,也會看人打遊戲,她點出:「看電競直播的人,人口數是非常高的。」

在沙龍的最後一部分,李芃君談起了媒體業的IP及粉絲經濟的經營上,她直言:「臺灣都不是真的在做IP。」她認為臺灣的IP都是等電影或電視劇紅了以後才開始規劃,「比如說大家耳熟能詳的《華燈初上》紅了以後,才開始出產《光》系列,太慢了!」她補充,日本的製作委員會機制是最好的IP規劃,日本的IP應用囊括非常多的產業,不只有在電影、電視劇的內容授權上,還包括遊樂場的授權、做遊戲的授權等等,其中價值最高的便是周邊商品的授權。

開放問答環節中,EMA三年級學生陳盈紡好奇李芃君所在的台灣大哥大旗下的MyVideo在做内容產製投資的時候,會以什麽標準進行投資考量。李芃君則借MyVideo的投資策略分析了之前所談及的多方合作產製内容模式,由於MyVideo只有臺灣市場,雖然切不到獨家,但可以分攤全額投資的高風險。在投資類型方面,她則自豪地說,MyVideo秉持自身是臺灣公司,希望以「臺灣」出發,投資對社會有影響的職人劇,為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力。

李芃君精彩的演講讓學生們可以一窺媒體經營中的商業架構模式,和内容產製行業背後的「角鬥」,為學生們打開對媒體產業未來的想象及發展的可能性。奈何時間有限,她無法一一回答諸多問題,因此鼓勵與會者把握學生身分,帶著疑惑到12月舉辦的亞洲新媒體高峰會,進行更多的交流。(撰文:鄧芯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