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2023-10-18
單位 :
社科院
【社科院訊】
社科院在10 月 12 日中午於綜合院館南棟12樓第三會議室,舉辦本學期第一場Brown Bag Talk系列講座「戰後日本的地域開發與環境問題──從日本環境經濟學研究的前沿談起」。講座由副院長林子欽主持,他首先介紹此系列講座是鼓勵教授及學生享用可口的午餐同時,參與跨領域社科議題的討論。本次講座吸引了30餘位師生參與,分別來自地政系、經濟系、社會系、國發所、中文系、日本學程等不同領域。
主講者日本龍谷大學金紅實老師分享二戰之後,日本地域開發帶來的各種環境問題,接著引申這些問題對於日本環境經濟學帶來的挑戰。她提到日本的舊農業基本法過度傾向稻米生產,容許農藥使用也危害了環境。後來的新基本法則強調農業在生產以外的多方面功能,必須同時顧及農村及生態機能,達到社會永續、國土保育等目標。她也認為戰後資本過度傾向產業發展,導致日本嚴重的環境問題。面對理論與實踐的缺口,教育是個可能的解方。透過鼓勵年輕人從事社會實踐,應該可以改變社會對於環境、生態的意識,將理念落實於生活。
與談人經濟學系王信實老師接著指出,臺灣早期戒嚴狀態約束了社會力量展現,直到解嚴後1980年代勞工、環保運動興起,以及之後社區總體營造的推動,前述困境才得以突破。他也同意經濟發展常以環境品質為代價,在扶植產業以及經濟成長的目標下,犧牲的往往是生活的環境,是人民共同的福祉。他期望未來能夠透過SDGs 17 項指標的指引,找到社會福祉與經濟成長平衡的方法。
老師們經驗分享之後的互動非常踴躍。其中地政系林郁芳老師詢問日本企業面對永續社會的潮流,是否有相應的行動。金紅實答覆表示,日本企業表面上的確採取相關的行動,但是企業終究是為了生存和利潤而存在,因此也會同時透過增加勞動、調降薪資等內部榨取的方式保障自身利益。所以社會應該用批判性的視角,持續監督企業善盡社會責任。國關中心研究員洪淑芬則提出光電是否會影響環境的疑問。金紅實回答光電、晶片等高科技產業除了外在看得見的污染外,製造過程中的洗滌劑也會造成環境難以回復的污染。除了污染外,太陽能發電也可能占用肥沃的農地,因此應該透過環評程序適度把關,減少經濟發展造成的污染。
環境議題涵蓋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具有跨領域的特性,也提供參與的各系所師生提出不同觀點的平臺,完全符合Brown Bag Talk跨領域對話的主軸。社科院未來還會推出更多跨域對談的活動,透過本院多元化的專業,激盪出更多創新性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