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讀書會夏日論壇登場 跨界對談探討AI新對策

日期 : 2023-07-10 單位 : 秘書處
【校訊記者王永妍報導】
AI人工智慧的發展儼然成為新一波科技革命,能夠快速產出精準內容的生成式AI工具ChatGPT更是撼動學術界。政大去年組成AI讀書會,邀請跨產業、跨系所的學者專家一同討論因應之道。7日下午,AI讀書會夏日論壇於達賢圖書館羅家倫講堂舉辦,以「AIGC(人工智慧產生內容)對大學教育的影響與衝擊」為主題,邀集來自科管所、傳播學院、資訊學院的多位教授,以及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溫怡玲擔任與談人,分享人工智慧各種面向的機會與挑戰,資訊背景出身的李蔡彥校長也出席聆聽,並參與小組討論與各界來賓交流。

「用人文來迎戰具備科技的世界」前政大校長、科管所講座教授吳思華認為,AI技術持續進步是必然,但是人文本質仍有不可取代之處,重新思考人在知識體系當中的關鍵角色是重要的課題。對於未來高教的想像,吳思華主張透過通識教育,達成讓學生「安頓自己、開創未來」的教學目標,並提及現在是大學可以展現與社會不同思維的機會,大學應致力於傳承優質的教學系統與研究精神,並在鉅變的環境中,建構全新的教育生態系。

傳播學院鍾蔚文名譽教授認為,在AI時代,各個領域的人才都應成為「雙語人才」,能說自己的專業語言,也能說AI的語言,如此才能溝通、利用、鑑賞AI,然而,他強調學習AI的語言不只是學技術,而是要體驗AI展現的文化與思想。「AI是有創意的」,鍾蔚文提到,AI代表從理論導向轉為資料導向的思考方式,經由大量數據的分析整理,AI能夠梳理人類難以觀察到的連結,這般不同於人類的視角正是創意的展現,也是AI可以開拓人文視野、擴展想像空間的原因所在。

談到AI浪潮下首當其衝的媒體業,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溫怡玲認為,好的內容非常有價值,而AI的技術加成,能協助媒體獲取更多數據來了解客戶的需求。新聞系教授江靜之則提到,AIGC可以分擔報導基礎事實的新聞,但是挖掘議題、聚焦敘事、批判問責、促成討論等新聞功能仍仰賴專業記者。因此,如何教導學生適當運用科技輔助,並進一步彰顯新聞深層的人文價值,將是未來新聞系課程的走向。

另外,資科系副教授、電算中心副主任廖峻鋒分享自己運用ChatGPT合作編寫程式碼的經驗,強調縮短數位落差,提升公民的資訊素養;哲學系助理教授鄭會穎討論人工智慧衍生的哲學問題,公行系教授江明修則從公共行政的觀點切入,提出人類在公共決策中不同於AI的優勢。國科會人文處處長蘇碩斌、資訊院長劉吉軒也分別回應與談人提出的想法。

為積極回應生成式AI工具帶來的挑戰,除了AI讀書會以外,政大也已經設立「生成式AI工具校園指引工作小組」,研擬適合教師、學生與行政人員的使用指引,盼能引導校園內各群體提升應用AI工具的能力與層次,並管控其伴隨的資安風險與學術倫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