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浪上的夢想家》政大特映會 活動圓滿落幕

日期 : 2023-05-26 單位 : 秘書處
【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訊】
在校長李蔡彥和副校長詹志禹的大力支持下,導演蕭菊貞的紀錄片《稻浪上的夢想家》來到政大。特映會於5月12日由政大X實驗學院籌備處、文學院壯遊.指南人文素養導向高教學習創新計畫、商學院、USR「興隆安康.共好文山」大學與社區共善計畫共同主辦。

《稻浪上的夢想家》沒有商業放映,只有包場特映,而政大這場特映會是該片於大學校園進行公播的第一場,意義非凡。該部紀錄片是蕭菊貞歷時兩年拍攝,最後剪輯成60分鐘。紀錄美麗富饒的臺東池上,有一群人在被譽為社會主義糧商的紀錄片主角梁正賢帶領之下,努力翻轉農村的苦情命運,讓農民們走路有風!池上經驗現今已是各地區地方創生學習的對象。這支紀錄片,猶如池上人20多年來努力不懈的縮時錄影。

李蔡彥開場致詞時說到,政大除了致力於教學與研究之外,也非常重視大文山地區的地方創生發展,他強調:「政大將會善盡大學的社會責任,發揮政大在這些領域的專長,跟社區一起努力!」

為了借鏡池上經驗,並結合政大的教研專業,激盪出大文山地區地方創生發展的新思維,因此本次特映會除了影片欣賞之外,也邀請蕭菊貞,以及梁正賢、徐月鑾夫婦親臨政大,參與映後座談。與談嘉賓包含傳播學院王亞維老師,以及對於池上經驗和臺灣農業發展了解甚深的旗美社大校長張正揚。

《稻浪上的夢想家》跟過去常見的農村議題紀錄片在調性上很不同,以往此類紀錄片常常呈現農村的悲情和無奈,但該片是把農民的悲情和無奈當做一個楔子,然後呈現一個有夢、有希望、愈挫愈勇的故事。

映後座談時蕭菊貞表示並不是刻意要營造溫暖、正向的氣氛,這群農民很辛苦,考驗也很多,尤其是梁正賢,為了推動池上有機米,一年虧損400萬元,連虧八年,這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得了的壓力。但是在這個過程裡,她看見池上這片土地上有個夢想家──梁正賢,抱持著無私的精神,願意帶領著農民還有地方有志之士,奮力不懈,朝著翻轉池上的夢想前進。因此她想透過影像讓大家真的去看見所謂的池上精神。正如王亞維所說,這支紀錄片之所以感動人心,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在於「導演讓自己的角色退後,讓人物在鏡頭下,自己說故事。」

梁正賢被問起為什麼會覺得改善農民生活、翻轉農民命運是他的責任?怎麼捨得自己連年虧損,還是不忘讓利給農民?後來又連捐兩座穀倉,作為藝術文化之用,一心希望把池上建設為有藝術文化底蘊的農村。他沒有直接回答問題,而是反覆重申:「只要稻米的品質提升,價格就會提升,農民的收入就會變好,對我們糧商也有利,這種大家都好的事,為什麼不做?!」他強調,對池上好的事,對他來說,都是賺!

張正揚表示梁正賢所帶領創造的池上經驗,對於臺灣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突破性意義,而池上能有今日的成果,集結了三大要素──影響力(力量)、視野(遠見)和無私,更關鍵的是,這三大要素集於梁正賢一身。問題是並不是每個地方都有具備三大要素的「梁正賢」,該怎麼辦?張正揚認為如果能夠找到各自擁有這三大要素之一的三個人或六個人,大家集結起來,也有機會創造無限的可能。

至於除了池上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地區有創新的農業模式可以借鏡?張正揚提及離臺北不遠的宜蘭深溝「慢島生活」小農群聚經驗很值得參考。它主要是透過穀東俱樂部與倆佰甲合作的中介平臺,居間協調來自各地且原本不具備農耕經驗的新農社群與在地農村接軌的問題,進而發展出特殊的新舊並存,共榮共好的新型農村型態。「共好文山」USR計畫執行長王信實也表示,「慢島生活」是本校USR團隊的合作夥伴,樂見有越來越多的團隊在臺灣的各個角落,致力於探尋農業新的可能性。

對於木柵的農業──特別是茶產業,梁正賢有何建議?他表示在池上希望做到的是,不是只有生出幾個冠軍農民,而是要有一支冠軍團隊。他相信文山區的茶產業,也有很多比賽的常勝軍,大家或許可以思考一下,如何集結大家的力量,共同努力。

在問答的階段,來賓問到從影片看來,池上的農民還是以老農居多,如何吸引年輕人回鄉,解決農村老化的問題?另外氣候問題對於農村的衝擊,池上有何因應之道?關於農村老化以及吸引年輕人回鄉的問題,或許宜蘭深溝經驗可以借鏡,而會後也有科技界的朋友提出,可以從智慧農業的角度來思考。至於氣候問題是全球性的,針對暖化對稻業的衝擊,目前政府相關農業單位已經開始向東南亞國家取經,培育出適應未來氣候的新稻種。

座談最後蕭菊貞語重心長地說,必須思考我們這一輩還能多做些什麼,才能讓年輕人對土地產生深厚的感情,或許教育是重要的方向。她的這番話也為本次政大特映會做了最佳的註腳。

一個小時的紀錄片,一個多小時的映後座談,即使超過預定時間才結束整場活動,許多聽眾還是留在會場跟來賓互動,久久沒有散去。主辦單位表示,看見現場聽眾熱烈的反應,希望在大家心中能激起一起努力的熱情,期待政大能夠和大文山地區的居民一起開創新局,寫下屬於地方創生的美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