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再/在發展講座 潘永強談中國效應與馬來西亞

日期 : 2022-11-03 單位 : 國發所
【國發所訊】
馬來西亞與中國由於地緣因素,以及有著被帝國主義殖民的歷史記憶,所以長期以來都保持良好的互動關係,雙方無論是經貿,或是外交來往可說非常緊密,馬來西亞(簡稱馬國)是個擁有3200萬人口的多元民族國家,其中以馬來人為大宗佔約69.9%;其次為華人22.6%;其餘為印度人6.6%及其他,然而馬國的華人與其他族群相異之處為,華人並未像其他族群一樣同化,而是繼續使用中文或中國方言,因此馬國華人成為中國政府在馬國展現軟實力或銳實力的目標族群。

本校國家發展研究所舉辦2022「臺灣再/在發展(Developments in/for Taiwan)」系列講座,10月28日邀請本校畢業校友、馬國政治研究專家──馬來西亞研究中心主任潘永強,以「軟實力或銳實力:馬來西亞中國因素」為題,進行視訊演講,分享中國是如何透過軟實力與銳實力,影響馬國華人以及該國政治經濟。

潘永強表示中國在過去12年間是馬國最大的貿易夥伴,美國則僅排在第三,同時馬國是不結盟運動成員國,會刻意在美中之間保持等距、機動,避免直接出現抗衡或百分之百扈從,但受到地緣關係的影響,在外交上相對會比較傾向中國,馬國是對中國好感度第二高的國家,僅次於巴基斯坦。而對於美國的感知,則因為美國在中東的行為,造成馬國普遍對美反感。

為什麼中國在馬國會有一定的軟實力呢?潘永強指出因為馬哈迪在外交上反西方並且強調亞洲價值,被中國肯定是第三世界發言人,加上馬國在出現政黨輪替以前,是威權政體,與中國接近,導致雙方關係緊密。實際上,馬來人對中國政府沒有特別關注,而且還對馬共有疑慮,這就造成對中共談不上有好的觀感。但是馬國社會裡還有非常完整的華人社會體制,所以當地華文圈,如文化情懷,民族情感,是很容易與中國產生連結,促使中國得以在馬國華人圈大施軟實力,遠高於馬來人社會,而當地的中國大使館更是有效發揮統戰角色,藉由廣泛舉辦聯誼活動,建立統戰與僑務渠道,成為軟實力的有效管道。

潘永強強調中國銳實力也出現在馬來西亞,像是馬國的中文媒體由於比英文或馬文媒體更加親中的緣故,導致中文媒體會受到中國影響自我審查,或直接轉發中國官方新聞,甚至中國大使館會聯絡媒體記者和老闆表達不滿,包括威脅抽走廣告。不僅如此,許多親中的大外宣,內容農場都設在大馬,馬華公會接受中共黨校培訓,學習如何管理媒體、中國大使館更積極輔導各大學成立中國大學同學會等等。

然而馬國與中國之間也並非沒有發生衝突,之前就發生過中國海軍或空軍進入馬國領域,馬國軍方也會強硬回應,隨著中國在南海的擴張企圖,包括馬國等東南亞各國已漸漸對中國崛起產生警惕,當馬哈迪再次擔任馬國首相後,即著手檢討有關一帶一路在馬國的工程,當馬來社會得知中國透過投資、收購大量馬國產業時,對中國的好感度也出現下滑。

馬來西亞總體上對中國好感不錯,中國軟實力有社會基礎,但馬國為多民族國家,華人與非華人有差異,馬國企業因為一帶一路都傾向中國,潘永強認為馬國對中國的警覺還不夠,中國二十大後,經濟紅利可能會減少,安全議題的重要性應該會上升,馬國應該仍會在美中之間不做選擇,若中國威脅持續上升,在外交上可以預測應會微調親美。

討論時間同學提問在社會基礎上,華人減少是否會降低中國銳實力的影響?潘永強回應華人社會還是有一定深厚的結構,加上與自己同文同種,因此較容易展現軟實力,但其他族群較不容易。另有同學提問中國是否可以透過經濟利益來影響大馬的政治?潘永強認為主要端視首相,除非首相具有外交熱情,才可能以首相為主,否則都以外交體系為主,通常較保守。若中國持續向南海擴張,大馬恐不再傾向於中國。

講座的結尾潘永強提到其實臺灣對於馬來西亞,乃至整個東南亞可以產生很深厚的影響,比起中國利用政策、經濟和大外宣,臺灣的民主轉型經驗更能讓馬來西亞的年輕一代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勉勵政大同學,莫忘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