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政局大翻轉 國務院邀請海內外先進齊座談

日期 : 2022-07-15 單位 : 俄研所
【國際事務學院訊】
國際事務學院與本院所屬之澳洲研究中心於7月5日舉行「澳洲新政府的政策走向」的座談會,邀請了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教授張劍、本校外交系教授劉德海、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黃恩浩,以及外交系教授兼澳洲研究中心主任楊文琪對澳洲新政府的政策走向進行分析,本次座談會主題聚焦在外交、經貿、國防與氣候政策。

澳洲於5月底大選由在野九年的工黨贏得勝利,而新上任的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所帶領新政府的政策走向與過去由自由黨所領導的政府有何異同,為本次線上座談會的主軸。

張劍首先針對新政府上任後,其「外交關係主要特徵」以及「中澳關係前景」來進行分析,其認為無論是自由黨或工黨領導澳洲政府,其外交政策大多環繞在三個議題上,分別是「澳洲與美國同盟、澳洲與地區關係、澳洲在國際事務中扮演的角色」,而相對於前任總理莫里森注重國防安全的硬實力,艾班尼斯把重心放在建立與他國良好關係的軟實力之上,上任後一個月月內,參與了美日印澳四方會談,澳洲外交部長訪問南太平洋島國,此外,新政府也相對較重視多邊機制與組織,然而,對於中澳關係目前新政府並沒有新的政策宣示。

劉德海則從經濟的視角切入,其認為澳洲外交政策的最大特徵是常需在歷史(政治)與地理(經濟)間做選擇,澳洲長期以來以政治主導經濟,且其貿易極度依賴中國,例如2018年澳洲近580億澳元的順差是來自中國,他認為目前澳洲最主要的問題在於如何界定自身作為中型國家的角色?以及持續用政治主導經濟的人為做法,究竟可以延續多久的經濟繁榮?其認為澳洲是否能夠真正減少對中國貿易的依賴,顯然是有難度的,因為澳洲的貿易與區域緊密結合,特別是與東北亞國家關係相當密切,若澳洲想要扮演真正的中型國家外交,必須成為一個聰明的調停者(smart mediator),與中美兩邊都保持友好關係,雖然新政府不如舊政府反中、抗中,但其顯然依舊較傾向於美國一方。澳洲作為中型國家,其外交政策不可避免地受到國際環境的形塑,若明年11月美國拜登政府失去了參眾兩院的多數決,這可能會為澳洲帶來機會,因為自由民主國家屆時將會出現群龍無首的局面,而澳洲可能需藉改善與中國關係才能夠讓澳洲的經濟更加繁榮,因此如何拿捏與中國的關係,又將如何與美國保持緊密同盟關係,則是澳洲往後的重要課題。此外若澳洲無法改善其以礦產等第一級產業為主的經濟結構,進而提升其製造業的發展,澳洲的重要性將會降低。

黃恩浩從國防與安全的視角看澳洲新政府,認為其國家安全思維主要構築於兩個面向,分別是依賴相對安全的地理位置以及偏好與強權的結盟,且澳洲是印太戰略多邊架構的最大公約數,身為一個中型強權國家,澳洲相當依賴與他國的合作來增加自身的安全感,從近期的「藍色太平洋夥伴」(Partners in the Blue Pacific,簡稱PBP)即觀察出,澳洲正在積極擴展安全體系以維護在南太平洋區域的地位,基於目前國際結構、美國軍事同盟的關係以及參與印太戰略,使目前澳洲新政府國防政策的主流仍維持「前進防禦」的策略。

楊文琪則從氣候面向分析,提出澳洲是著名的產煤大國,而煤炭所排放的氣體是造成全球暖化問題的原因之一,該國溫室氣體人均排放量也確實為OECD國家中最高的,不過相對於莫里森的親煤政策,本屆選舉工黨的勝選可視為親煤聯盟的挫敗,因新上任的澳洲外交部長黃英賢承諾政府將會看重氣候議題,不會再忽視自己應盡的責任,並期望爭取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9屆締約方大會(COP29)。雖然在技術及市場未成熟的再生能源發展上,澳洲似乎無法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但工黨在氣候議題上至少能勝過前任政府。不過工黨對環境議題雖然做出許多承諾,然而當面臨到了更重要的外交、經濟與國防等議題時,勢必仍會受到現實面的影響,而可能降低其承諾的可行性。

會議主持人、本院院長連弘宜總結本次座談會各位專家學者論點,並強調國務院密切關切全球情勢,未來發生重大議題,亦將持續辦理相關座談會,歡迎全校各位師長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