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用「民族學」做城市行銷 潘怡伶分享職場實務經驗

日期 : 2021-01-08 單位 : 民族系

【民族系訊】

本系結合民族學課程舉辦系友回娘家系列講座,在1月7日邀請本系畢業系友潘怡伶,以學姊身分分享其在系上的學習經驗,包括過去如何向客委會申請出國,撰寫「築夢計畫」的歷程,並帶領學生走進民族學與藝術領域交疊的世界,提供以民族學訓練運用在地方政府策展、城市行銷與建立都市美學的應用案例,讓學生對個人未來發展的想像更具象化。她也透過詳細且豐富的工作內容,跳脫以往大眾對公務員呆板的想像,從活潑、豐富的公務日常,讓學生看見民族學與實務工作的連結。

 

說到屏東 你會想到什麼?

以「一句話,如何惹怒屏東人?」為開端,講者以平易近人的演講風格開場,讓學生能夠快速進入演講主題,氣氛十分活絡;屏東其實就和民族學系一樣容易被誤解,講者藉此串連起以往外界對本系的第一印象與困惑,引起許多學生共鳴,更進一步凸顯其進行城市行銷工作時所遇見的困難,以及個人在心態調適上的方法。

 

用民族學的眼睛看世界

作為民族系的學生,潘怡伶提及大學期間在系上所學到的田野調查方法、「Emic主位/Etic客位」視角的切換,讓她在畢業後進入職場工作更加順暢,也幫助她順利進入調查工作,運用民族學訓練的文化視野,讓心開放而具備彈性,擁有接納多元文化的空間,使其無論在客委會,抑或是進入屏東縣政府的服務過程,都能迅速掌握業務的負責項目與周遭環境,也讓她承辦各項文化活動時,可以將主題概念如實呈現,與地方社群產生實質連結。

 

除了分享她也不忘行銷,一一細數自己在屏東協助籌辦的大小活動。畢業不久的她,認為屏東應該在既有的文化底蘊下,讓呈現方式、風格年輕化,並透過邀請新興樂團、演出團隊,並重新設計既有的吉祥物,讓老傳統呈現新面貌;「屏東地景藝術節」則邀請駐地藝術家,讓老眷村有機會被藝術妝點,以創意包裝,令人耳目一新的行銷手法也成功吸引許多觀光客走進屏東,看見屏東之美。

 

與其對抗風 不如與風對話

「這裡不是只有墾丁,屏東還有很多美好的人事物,等待大家一一發掘。」由於地勢關係,每年11月至4月的恆春總會颳起落山風,是當地人認為的旅遊淡季。看似失去生機與商機的恆春,在講者與工作團隊的帶領下,發揮田野調查的精神,深度走訪地方,與地方民眾建立信任關係與情感連結,藉由訪問的過程找到城市行銷的痛點,舉辦「落山風藝術季」,將既有的氣候劣勢逆轉成觀光優勢,再造地方創生成功案例。

 

原來語言學可以這樣玩!

2019年屏東燈會是縣政府首次舉辦的大型公眾活動,其中在「南島原鄉燈區」的生命樹,將各原住民族的問候語化為美麗的燈飾,讓語言學脈絡以樹狀的方式呈現在民眾眼前,使她不禁讚嘆:「沒想到民族系接觸到的語言學也能這麼美!」然而由於各部門職掌業務有所不同,對於其他單位的工作項目也十分陌生。進行文化事務的籌備工作,需要開闊而充滿彈性的視野與胸襟,也讓她學會如何進行縣府內跨部門溝通,並站在第一線做好危機處理,讓彼此分進合擊,為屏東的城市美學一齊努力。

 

最後潘怡伶點出了自己以民族學視角所看見的難題,強調「批判思考、尋找問題」的重要性,是系上帶給大家最寶貴的應用價值,也勉勵在座學生們能抱持初心,找尋在民族學系的學習意義,將經驗化為養分,等候未來的豐收,看見更有厚度的臺灣。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