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政大華語文中心講座 顧百里暢談華語第二語言教學

日期 : 2020-10-30 單位 : 華語文中心
【華語文教學中心訊】
享譽國際的華語教學大師、美國威廉大學史丹費爾德終身講座教授(Stanfield Professor of Asian Studies, Williams College, USA)顧百里,於10月26日特別「回到」本校發表學術演講,以豐富學養和教學經驗帶領師生了解「華語二語教學面面觀」。本講座由華語文教學中心及華語文教學博碩士學位學程共同主辦,吸引眾多校內外師生報名。

顧老師歷經美國康乃爾大學語言學學士與碩士、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碩士,以及康乃爾大學語言學博士的學識洗禮。曾出任美國國務院外交學院所屬美國在臺協會華語學校校長、續任外交學院華盛頓總部亞洲暨非洲語文系主任、南京大學──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Nanjing University Center for Chinese and American Studies, SAIS)美方主任等。1991年受邀創辦美國麻省威廉大學亞洲研究系,至今擔任該校史丹費爾德終身講座教授。專業領域涵蓋華語為第二語言教學(簡稱華語二語教學)、漢語語言學、方言學、華語師資培訓與評量等,畢生致力於推動華語文教學,著有大量語言學和語言教學相關學術書籍及論文,對華語教學領域貢獻及影響深遠。

演講開始顧老師談起政大特別有「少小離家老大回」之感,因為在50年前他便以交換學生身分來到本校中國文學系研習一年。顧老師豐富的華語二語教學經驗,讓與會者在教學法上或教材編輯上得到重要啟發,演講猶如一本華語教學指引,包含基礎觀念、語言與文化、外語教學模式、華語語言學與書寫系統等,帶領師生由淺至深、循序漸進一同「面面觀」。

首先以語言學基礎理論開啟演講主題,點明漢語外語教學上的重要觀念,說明「學習」與「習得」的不同,提醒教與學之間身教的重要性,再論「知」與「行」的不同,說明學而應用的重要性。接著強調「存在於文化中的語言」一大概念,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於課堂互動的模式如何影響教學與學習,語言教學應避免以教師為核心的教學法,須以學生為中心,才能增加練習機會,最好的教學模式是讓學生在教師指引下彼此互動學習。

演講後半段回歸到語言本身,針對華語結構對教學的影響提出探討,考量其發音與聲調獨特性,在教學上應實施「先語後文」,教材與測驗應包含正體字與簡體字,有利學生同時學習兩種漢字系統,但手寫只須選擇其一。楷書、明體、手寫體、異體字等有部分差異,教師應提供不同字體有助於學生熟悉。

演講最後顧老師保留部分時間供師生提問,與會者提出「高級班如何導入臺灣文學?」、「3C時代學生反應不須學習手寫漢字,寫字是否有其必要?」、「低語境文化國家學生學習高語境文化國家語言的教學法,是否有什麼較合適的教學方式?」顧老師針對問題逐一解釋,並提出精闢建議。與會師生把握難得機會精進學養,於本次講座獲益極豐。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