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臺大政治系教授石之瑜談「關係的方法論」

日期 : 2019-12-05 單位 : 東亞所
【東亞所訊】
東亞所4日舉辦專題演講,邀請臺灣大學政治系石之瑜教授以「關係的方法論:有沒有中國學派?」為題,進行國際關係中方法論的探討。本次演講由東亞所王信賢所長主持,講者為知名的國際關係學者,其研究專長為國際關係、中國研究、政治心理學、文化研究、知識人類學等,吸引眾多師生響應前來。

石之瑜教授指出國際關係中的關係導向(relational turns),認為沒有一個國家是自主性行動者,而國家都是由「關係」所組成的,換言之,先有關係後才有國家。因此,國家傾向於去維護此一關係的存在,而關係的存在則是要透過國家的自我克制(self-restraint)來實現。 石教授並認為關係具有一種想象的共同性(imaginative resemblance),且大致上可以分為先前關係(prior relations)以及即興關係(improvised relations)。前者指各行動者在尚未接觸之前就已經存在某種共同性,且常見於多邊關係。例如歐盟國家的關係脈絡強調普世的人性(humanity),因此歐盟國家始終秉持著R2P原則(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並認為倘不履行R2P就不算是個正常國家。而即興關係則強調行動者透過接觸之後才漸漸找到共同性,常見於雙邊關係。東方社會的儒家思想是即興關係的典型例子。

而這兩種關係在東方和西方社會皆存在,然而由於東方和西方對關係的認知往往不同,因此導致各方對彼此的行動產生誤解。例如中美兩國對朝鮮核議題的看法不一。中國認為其向朝鮮施壓是因為作為美國的朋友,中國已經照顧到美國的核心利益。而美國則認為作為一個正常的國家(normal state),中國的行為是天經地義的。

演講最後,與會老師與同學針對方法論提出許多問題進行思辨,為此次演講劃下完美句點。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