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老師是設計師,學生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教育系洪煌堯教授談知識創新教育理念

日期 : 2019-06-04 單位 : 秘書處
【校訊記者劉信秀採訪報導】
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授洪煌堯近以「知識創新教育」相關論文獲得107年度科技部傑出研究獎,他以簡單的語句將看似複雜的研究結果說明得老嫗能解,眼神中也透露出他對教育的熱忱與堅定。訪談過程中,他不僅暢談知識創新教育的核心理念與目的,也娓娓道出自己踏上此領域的主要原因以及教育改革的困難處。

洪煌堯說明,當前教育的教學內容以「概念」為主體,不同概念間有垂直或平行關係。舉例來說,水循環作為一個核心概念,同時牽扯水的特性以及地球地形等相關知識概念。「一般的教學都是以這個為中心,比較重視記憶理解、系統化知識的熟練。」他指出,不同於以「概念」為中心的傳統教育,知識創新教育更重視「想法」,期待學生主動提出想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非僅是單向的吸收知識。

「以前的教學大部分都是老師有很豐富的知識,然後學生希望從老師身上得到知識,這是種傳遞。」洪煌堯提到,現今許多強調參與式互動的網路平台或教學模式都是以想法為出發,並與科技結合,讓學生透過討論與思辨,學習如何運用知識,進而產生能夠解決問題的「新知」。「希望能夠由內而外提想法,而不是由外而內去累積知識。」洪煌堯感嘆,過去學生都要等到出社會時,才開始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他期待若能從求學時期開始培養相關能力,未來便能將想法轉化成具體行動,並貢獻社會。

洪煌堯回憶起自己投入知識創新教育的原因,是攻讀博士時對於過去科學課本的呈現方式有所質疑,「傳統的科學課本,都只談科學理論還有結果,都是死板板的理論內容,什麼人、什麼時候發現的,大概就這樣。」他認為這樣的呈現方式不僅抹滅科學家的人格特質、奮鬥經過,也未真實呈現科學知識建構的歷程。因此他的博士論文便將科學家的研究歷程加入科學課本內,並證實學生對於此種課本有更高的學習興趣。「現在大家都很忙,碰到人就是名片拿出來看頭銜,你的人生定義是你這輩子做了什麼,而不是你經歷什麼過程,過程常常是被孤立。」洪煌堯認為,呈現科學家辛苦奮鬥的歷程,不僅能使理論和人物更加立體,學生也能學習不僅以「結果」看待他人。

「我想先要改變的還是心態,很多學生他會期待進到教室,是希望老師就是從頭講到尾,老師如果上課沒有花太多時間在講,他會覺得你好像沒有盡到你的責任。」洪煌堯表示,推動知識創新教育最重要的,便是讓學生與家長理解此種教學模式的目的,透過「思考」和「討論」讓學生成為知識的建構者而非吸收者,也讓學習不再只是應付考試的工具。「應該是要多管齊下,所有的配套、每個面向,應該要同時與時俱進,做一點點調整和修改。」如何落實知識創新教育,洪煌堯認為必須要行政體系、教學體系、考試制度等多方配合才有機會推動。他認為教育改革並非一蹴可幾,須透過各領域專家學者長時間的推動,未來將有機會慢慢實踐。

最後,洪煌堯也期許政大台灣的師資培育中心往後培訓出來的老師,能以學生為中心,針對不同學生進行客製化的課程安排,最終找到適合每位學生的學習方式。「老師是設計師,學生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他以礦石比喻未經雕琢的學生,提到若老師能找到學生獨特的「亮點」,便有機會透過教育和學習,讓學生成為燦爛的寶石。他也坦言,此次獲得科技部傑出研究獎,除了是對於自身研究成果的肯定和鼓舞,伴隨而來的卻也有責任,獲獎督促自己必須持續在創新知識領域深耕,並貢獻所長。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