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107學年度政大傑出校友— 「均衡,就是人生中最快樂的事。」 李豐楙暢談道教處世之道

日期 : 2019-05-08 單位 : 秘書處

【秘書處訊/校訊記者劉信秀報導】

身穿一席靛色唐裝、雙眸透露出溫暖和慈祥,曾任政大中國文學系教授、宗教研究所講座教授的李豐楙,碩士時期也就讀於政大。從學生到教授,多年下來李豐楙與政大產生深刻的情感連結,今年獲選為107學年度傑出校友,他娓娓道出自己對於學校所在的文山區這一帶的觀察和省思,以及鑽研道教研究多年的人生態度。

外在帶動內在 互為表裡

「一個環境的外在改變,當然就會影響到內在的發展。」李豐楙分享,自己求學時政大尚未興建山上院館,校內後山上保留了超過百年歷史的古道,當時的步道由石頭所砌成,蘊含著歷史痕跡。李豐楙說,校園「依山傍水」、景色優美,令人感到相當愜意,也因此他養成了每天清早爬山到政大後山打拳的習慣。多年來,他看著校園逐漸改革、更新,「現代化之後,必然要朝向另一個新世紀的開始。」李豐楙認為,政大保留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透過開放且進步的現代式學府,帶動了校內特有的氣氛,這便是「從外在帶動內在」的改變之一。

流水的官 鐵打的兵

除了看盡校園多年的改變,李豐楙深耕政大多年,最感激的人事物,就是校內的基層行政人員和清潔人員,他用「流水的官,鐵打的兵」來形容這些校園內的小人物。「行政人員從我認識的朋友到我的學生都有。」他分享,辦公時最常接觸到的便是這些行政人員,而其他經常在校內活動的人,或許並不清楚對方的姓名,仍在頻繁的互動下對彼此留下了印象,進而產生一種熟悉感。「這幾年有時候會出國,出國一回來看到這些人,就會有回家的感覺。」除了對於校內人士的感謝,李豐楙也因研究上的需要,經常參與附近家族的宗祠活動,使得文山區這一帶鄰里對李豐楙來說,不僅是求學、就職或居住的地方,更是有著強烈社區感和歸屬感的家。

勇於面對挫折 從心改變

身為台灣第一位道士教授,李豐楙從研究道教,直到成為宗教的一份子,信仰不僅改變他的處世態度,也在他遭遇人生重大挫折時發揮作用。「我太太是去峇里島回來時遇上空難的,那個晚上我第一次沒辦法靜下來打坐、沒辦法睡,是一輩子唯一的一次失眠。」李豐楙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事發當天他憂心到睡不著覺,但隔天卻意識到若沒有充足的睡眠,將無法面對後續繁瑣的談判及賠償的程序,因此告訴自己必須調整狀態,並勇於面對。「你一定要改變,從心的改變開始!所以第二天我馬上就恢復正常,然後代表家屬談判,一次談判就成功。」李豐楙表示,每個人在遭遇挫折時都會有自己的調整機制,而他當時選擇透過幫助其他罹難者家屬,以此緩和自己的情緒和心態,事後他也協助相關單位建立急難救助機制,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命中的挑戰。

李豐楙在最後勉勵所有的政大人,要對自己生存的世界有所瞭解,並從中尋找平衡點。他認為,不論是在人生的哪個階段,唯有透過「瞭解」,學會如何判斷是非對錯,並找出處理每件事情的中庸之道,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一個人在生活上能取得均衡,就是人生中最快樂的事。」這是李豐楙的處世智慧,也是他送給政大人的鼓勵及期許。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