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產學合作打造有機茶園 攜手農民共創茶路產業鏈

日期 : 2021-02-22 單位 : 秘書處
【校訊記者周佩怡報導】
沿著政大後門附近的小路向上行駛,於叉路口轉彎後,向前一小段路,映入眼簾的便是「政大農場」。除了已耕耘的田地外,年前總務處環安組即著手整理一旁的荒地,在佔地一分多的土地種下一株株茶苗,期盼未來集結全校師生、畢業校友、社區居民和民間企業,共同關注大臺北茶路議題,連結都市周邊里山共學網絡,一起探索大文山地區的茶人風土事。

基於大學社會責任與地方創生,本校致力推動臺北茶路「50+1」計畫(由50個都市人挺1個青農、老農或原農),以有機或友善農法耕種健康食材,因此催生出「政大茶園」為實驗場域。且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文山分場鼎力相助,免費提供300株鐵觀音、300株青心烏龍、300株臺茶22號(沁玉)、400株臺茶12號(金萱)等共計1,300株茶苗,並親臨現場指導種植。

雖然土地位處低海拔山區,但木柵本身已是多霧環境,因此仍適合茶樹栽種。但為完善茶園,學校特意自林口搬運酸鹼值適合茶苗生長的紅土,堆疊於地上,並在其中鑿出十字田埂,方便往後機具操作。此外,甫落土的茶苗需要投入較多心力,總務處環安組組長林慶泓表示,「為了栽種茶樹,特地請教資深農民,學習種植訣竅,並採用有機栽種法照顧茶園。」不僅須時常巡視茶園、摘除花苞,讓茶樹集中生長養分,還要每天勤奮澆水,且收集校園內的落葉,鋪附在茶苗根部,一來落葉分解後能成為肥料,二來也能遮蔽太陽,減少水分散失。

目前的政大茶園像塊在盤子上、紅色帶有十字切痕的豆腐,落在自十、研究暨創新育成總中心的不遠處。未來公企中心將配合開設茶藝專班,並藉由臺北「50+1」計畫,將木柵貓空營造成有機茶村,與深坑、石碇、坪林的茶農一同打造出文山有機茶路產業鏈,共創農民好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