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當代中國研究國際聯盟」研討會翌日 美學者何漢理解析小國面對大國競逐的生存策略

日期 : 2019-07-15 單位 : 國關中心
【國關中心訊】
12日上午,著名國際關係、中國研究專家、維吉尼亞大學教授何漢理(Harry Harding)受邀在政大國關中心舉辦的「當代中國研究國際聯盟」第一屆研討會發表主題演講。何漢理教授以〈How Do Middle Powers Navigate Major Power Rivalry, and How Do Major Powers Shape Their Choices?〉為題,從現實主義角度探討中小型國家在大國競逐下的不同應對策略,以及大國的回應。何漢理曾是政大客座老師,目前也是政大社科院延攬的「玉山學者」。國關中心主任寇健文主持何理漢教授的主題演講。

何漢理教授在開場時表示,如今美中關係的衰退是現代國際關係的悲劇。雙方的競爭可說是跨領域、跨意識型態,更是超越地區,超越地理隔閡的競爭,似乎沒有侷限。接著他聚焦美中兩國在亞太地區競逐「霸權」地位,尤其是中國大陸意圖取得以「充分發揮影響力」為主的「軟性霸權」。這些意圖展現在中國大陸重新詮釋現存國際體制、嘗試在舊制不足之處建立新的體制和規範,如WTO、RCEP及亞投行等。

何漢理教授認為美中關係是敵對關係的說法不十分精確,他以美國長春藤大學聯盟的運動賽事比喻,美中兩國是在一個「大賽局(Big Game)」中互動,表示雙方是競爭對手而非敵人。

美中兩個大國周邊的中小型國家如何在美中競逐關係下生存呢?何漢理教授指出,中小型國家有兩個主流選擇,一是加入其中一方陣營的「扈從(Bandwagoning)」,另一則是不加入任何一方的「平衡(Balancing)」。不過,光譜之中仍存在一系列策略選項,如「避險(Hedging)」、「中立(Neutrality)」和「轉移(Pivoting)」等。他表示,許多中小型國家選擇「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的「避險」策略。這些國家一方面受龐大市場吸引而與中國成為經濟夥伴關係,但同時擔憂中國透過「一帶一路」政策跨大影響力,因此和美國維持安全領域的夥伴關係。

何漢理教授強調,這些方案「對於小國都不是簡單易顯的選擇,因為每個選擇都有其成本和風險。」小國若選擇「扈從」,會擔心被大國拋棄,或是被大國拉入混戰。因此,他們可能會考慮選擇中間位置,如「避險」和「中立」,但也會面臨大國施壓選邊站的兩難。

因應小國「扈從」戰略,何漢理教授又說,大國會擔憂被小國捲入小規模衝突或是小國吃霸王餐的情形,維繫大國承諾的風險與成本因而可能增加。因此,是否接受中小型國家「扈從」之外的選擇也成為大國的兩難問題。此外,大國還可能面臨對手大國祭出反制或引誘小國等手段的挑戰。美國在南韓佈署薩德飛彈,中國大陸祭出經濟層面的禁韓令,又如中國大陸嘗試以川普政策難以預測為由,說服小國加入同盟等,都是顯而易見的例子。

12日研討會由國關中心兼任研究員袁易、臺大政治系教授徐斯勤、國關中心特聘研究員李瓊莉擔任三個場次的主持人。早稻田大學青山瑠妙教授、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授Yves Tiberghien教授、早稻田大學中嶋聖雄教授等國內外學者分享研究成果。為了培育年輕世代學者,本此會議也特別開闢青年學者場次,提供他們與國際頂尖學者交流的機會。多國學者齊聚一堂討論安全、外交、產經等多領域議題,回應熱烈,於下午5時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