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關中心辦理九二共識座談會 回顧歷史探討兩岸遠景

日期 : 2022-08-09 單位 : 國關中心

【國關中心訊】

1992年兩岸海基、海協兩會經談判及其後的函電往來,奠定以「九二共識」作為兩岸事務性談判的基礎,此後對於九二共識內涵的詮釋,時至今日仍深刻影響兩岸間互動往來的走向。適逢九二共識將屆滿三十週年之際,本校國關中心舉辦「兩岸會談的重現與省思:九二共識三十週年」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回顧九二共識的歷史緣起,以及探討兩岸關係遠景,期待在省思過去的同時,對兩岸現階段的互動交流有更多啟發。

今(9)日上午的開幕式中,本中心主任寇健文致詞表示,九二共識是近三十年來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概念,臺灣內部雖對其內涵有不同看法,但並不影響其扮演的重要角色。寇健文指出,1992年的時空背景與現今已有兩個層面的不同,第一,兩岸綜合國力的對比顯著不同;第二,中共對臺政策的重點,由過去的反獨重於促統,至習近平時代逐漸轉變為反獨、促統的重要性趨近相同。換言之,中共的對臺政策也在不斷調整,因此九二共識對兩岸來說,或許皆已有著不同於當年的意義。

本場座談會所邀請的專家學者,分別為曾第一線參與兩岸事務的前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前海基會副秘書長李慶平、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以及長期觀察兩岸關係發展,來自學術界的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以及來自新聞界的聯合報副總編輯郭崇倫擔任與談人,就九二共識的歷史緣起進行回顧、對兩岸遠景展開探討。

高孔廉以九二共識的緣起進行探討,指出九二共識的緣起與功能在於擱置爭議、避開敏感政治意涵,進而展開正式的協商會談,可說是善意的「戰略性模糊」。但陸方在2016年後,便把九二共識緊縮為「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是將我方表述原文截頭去尾,已非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而在裴洛西訪臺後,中共對臺軍演將成為新常態,兩岸關係要回到從前的各自表述恐將更加困難。對此高孔廉呼籲,兩岸應回歸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並期盼雙方共同努力,恢復協商與溝通管道,促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

李慶平指出,九二共識的緣起與後續的辜汪會談,起因於兩岸希望解決問題的共同需求,並確立兩岸的事務性談判不涉敏感的政治意涵。李慶平表示九二共識依據「一個中國解釋文」與「國統綱領」所指涉的一中原則應為「中華民國」,這與現今陸方所宣稱的「九二共識核心是兩岸同屬一中」,存有相當大的誤區,臺灣方面主張「九二共識的一個中國原則」才是正確的表述方式。

洪奇昌首先感念過去辜振甫先生、汪道涵先生在兩岸談判曾扮演的關鍵角色,並指出在這三十年之間,兩岸內部與國際戰略皆產生劇烈改變,若要重啟兩岸談判,將面對非常大的困難。現階段所能夠期待的方式,應該以互信作為基礎,如同三十年前擱置爭議、不處理高度政治議題、專注於功能性與事務性的談判原則,才有重新對話的可能。同時洪奇昌也期待兩岸領導人,能從當時的會談當中找回「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

張五岳認為兩岸除了應尊重1992年的歷史事實之外,更應正視目前的政治現實,認知到臺海的和平與民主,較統獨而言更為重要。張五岳判斷,未來兩年內,兩岸幾乎難以建立新的共識與恢復官方授權的對話談判,為避免「和平發展格局」發生質變,雙方應採取新的作為來避免誤判及加深敵意螺旋。臺灣朝野的整體考量重點,除親美友日,與國際社會結合之外,也需對大陸釋放善意,以確保兩岸的和平穩定。

郭崇倫指出九二共識及其一個中國的內涵,在過去三十年來是由兩岸所定義,如今卻逐漸轉變為受美中之間的互動所影響,並體現於此次裴洛西訪臺與美中在戰略上的衝突。過去臺灣作為談判的其中一方,仍具有一定程度的主動性,如今卻已轉為被動,相當令人擔憂。最後郭崇倫認為,找回兩岸會談議題的主動性,以及恢復九二共識求同存異、相互諒解的內涵,將是臺灣未來需面對的重要課題。

本次座談會共吸引近70名師生、民眾、媒體和外國駐臺單位人士參與,席間交流討論相當熱烈。本中心近來持續辦理國際、兩岸等時事性議題的研討會與座談會,歡迎有興趣的師生朋友密切關注國關中心官方網站(https://iir.nccu.edu.tw/)、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nccuiir/)及Youtube頻道(https://reurl.cc/VDyX9n),以便第一時間掌握最新活動資訊。